红军来到坝子里,红军来到牟定城,大家怕也不消怕,红军为的是穷人。”这首彝族左脚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军长征路过牟定时,一位彝族歌手的即兴创作,情真意切地宣传了红军爱民、护民、为民的宗旨。此曲在当时不仅广为传唱,更是把牟定彝族群众的心,和红军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此,彝族左脚调和人民军队结下了渊源。
听着这首左脚调,牟定受到革命思想影响而踊跃加入红军的有志青年差不多有60多人。老红军刘光焯、王应元、杨显智都是其中的一员,当年他们跟着红军队伍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长征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刘光焯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三位英雄前辈历经无数艰苦卓绝的岁月,最终迎来了革命胜利,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小郎参军要走啰,小郎参军要走啰。”“妹莫焦焦妹莫急,去上三年回来啰,妹莫焦焦妹莫急,去上三年回来啰。”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为流传的这首左脚调中,一半是女方倾诉的恋恋不舍,另一半则是男方暖言安慰。无数去当兵的彝家小伙,就是听着这首男女声对唱情意绵绵的左脚调,登上了离家的班车,奔赴远方边关。由于民族传统习俗,从前彝族地区的青年男女,往往十六七岁就开始谈恋爱,所以很多适龄要去参军的彝族小伙,其实都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先国家后小家,彝族小伙们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于是就有了很多参军前恋人们依依惜别的场景。有人借此创作了这首左脚调,一唱便红极一时,甚至成为牟定县征兵送兵时的宣传“标配”歌曲。
彝族姑娘大多擅长刺绣,为即将参军的心上人送上几双精美的绣花鞋垫表达情意,是十分常见的做法,却也由此带起了一股为新兵们送绣花鞋垫的风潮。每年要送兵前,当地妇联和团委都会组织动员,彝族妇女们也会纷纷拿起针线,为新兵们送上自己的礼物。有的人还会特意在鞋垫上绣出“忠心报国、参军光荣”等字样,勉励新兵们去部队勇于拼搏、建立功勋。
参军的小伙收到礼物后,自然也会想要回赠,可在部队上要找一样合适的礼物却有些为难。于是有些彝族小伙,便在每年都会配发的绿军帽上动起了脑筋,自己省着戴旧帽子,却把新帽子留下来,取下帽徽后作为礼物送给姑娘和家人。一段时期,在牟定蟠猫乡的彝族地区,绿军帽外再系上一块方格围巾,取代了厚重的黑粗布包头帕子,再搭配传统的绣花服饰,成为彝族妇女的着装潮流。直至今日,你到蟠猫乡一些偏僻边远的彝族村寨走上一圈,说不定还会看到一些中老年妇女,仍然还在保持着这样的装束。
“我家小郎去参军,穿上绿军装,全相不说半相不说,照得一张带回来,带回来,小妹望望你,等到你回来,我们才结婚,等到你回来,我们做一家。”有了小伙的参军保家卫国,也就有了姑娘的痴心等候。这首左脚调,和曾经随着电影《柳堡的故事》流行一时的歌曲《九九艳阳天》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彝家姑娘执着多情,不仅有无怨无悔地支持恋人参军报效祖国的勇敢行动,而且还立下了安于等待绝不变心的誓言。姑娘唯一的心愿,就是要求恋人随便照一张军装照寄回来,陪伴自己漫长的等待时光,稍慰相思之情。这样的深情,又怎能不让身在部队的小伙为之心折,同样对姑娘死心塌地。
一身绿色军装,也是荣耀的象征。随着这首左脚调的传唱,彝族小伙参军后先照张军装照寄回家,成为一种惯例。现在很多农村彝族家庭留存的老相框里,仍然可以找到自家人年轻时英姿勃发的军装照。绝大多数都是黑白照片,但也有极少部分是后期上色的彩色照片,虽然带着明显的粗糙和瑕疵,却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真实印记。
彝族左脚调历来喜欢借事抒情,这一首首和人民军队相关的左脚调里,通常也汇集着一幕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感人场景。如今,虽然隐藏在调子背后的故事,已经无法再去细细考证,但只要听见那些熟悉的左脚调旋律,里面饱含着的双拥之情依旧会像山间清澈欢快的溪流,潺潺地在心底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