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牟定县以问题为导向,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牛鼻子”工程,以实际行动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
深秋时节,在牟定县蟠猫乡的铜厂箐村,陈华、牟秀云夫妻俩的小院里正是一派生机盎然、花团锦簇的景象。每天上午是夫妻俩一天之中最悠闲、惬意的时候。牟秀云告诉记者,早在多年前,还在县城工作的夫妻俩就计划着退休之后回到村里生活。可是,老家的旱厕却让她打起了“退堂鼓”。2021年,退休回家不久的牟秀云夫妻俩正赶上全县“厕所革命”的好政策。于是果断响应号召,拆掉了家里的旱厕,建设了集厕所、淋浴、洗衣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卫生间,入厕条件好了,困扰牟秀云多年的一块“心病”也总算消除了。
牟秀云说,我家把原来的老厕所拆掉,在村子里还是第一家,新的厕所建起来环境好了,苍蝇蚊子也少了,老人不用出去,在家里就能上厕所,也方便我们照顾。
解决了厕所这一老大难问题,陈华、牟秀云夫妇还就地取材,将原本闲置的小院设计打造成了花园。厕所的污水则通过粪污沉降、厌氧发酵,变成了可以再次利用的“肥水”,用这些“肥水”浇花、浇菜,既节能,又生态。
在看到牟秀云一家的变化后,铜厂箐村的85户村民纷纷响应“厕所革命”的号召。对沼气池、老旧旱厕以及洗澡间等进行了标准化改建。
“全乡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户厕改厕指导员,负责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帮群众进行户厕的选址规划、现场指导,户厕建好了以后,我们改厕指导员会逐户入户去进行验收,确保我们全乡的卫生厕所建一座成一座,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蟠猫乡人大主席张朝凤说。
2021年,牟定县按照“五包五建”的工作模式,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十四五”期间的18490座改厕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到了3.9万座,覆盖率超过90%;行政村无害化卫生公厕89座,覆盖率100%。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然而,将旱厕改成卫生厕所后,许多村民为了减轻水电和卫生管理负担,纷纷将自家的厕所上了锁,外来人员“入厕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主题教育中,牟定县把解决新的“入厕难”问题作为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办理民生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县乡各级第一时间开展调研,并带着问题深入村组走访座谈。通过宣传发动,不少群众愿意无偿开放自家的卫生户厕方便群众使用。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农村“爱心公厕”应运而生,有效解决了自然村公厕覆盖率不足、外来人员入厕难的问题。
“以前对农村的印象就是脏、乱、差,特别上厕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然后现在随处可见的都是“爱心公厕”,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很棒。”游客们纷纷表示。
目前,牟定县根据村庄规模在每个自然村设置了1到3座“爱心公厕”。选择户厕位于村庄道路旁、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群众思想觉悟高的农户进行设置,优先选择党员户,并统一悬挂标牌。在突出“爱心公厕”实用功能的同时,由厕所户主承担保洁责任并全天开放,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扎实做好“厕所革命”的“后半篇文章”。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共设置“爱心公厕”1817座,727个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牟定县融媒体中心 普正武 韩燕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