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不容忽视的“视力杀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尤其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症状,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的近视还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甚至可导致失明。
国家卫健委数据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近视人口已超过7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视问题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近视防控形势严峻。所以预防近视至关重要。

近视的形成原因:多因素交织的“视力危机”
一、遗传因素:先天埋下的“近视种子”
遗传在近视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遗传近视基因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就像种庄稼一样,遗传基因就像是一颗种子,如果这颗种子是“近视种子”,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就会比其他孩子高很多。
二、环境因素:后天的“近视催化剂”
1.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的“甜蜜陷阱”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主要诱因之一。如今,孩子们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盯着书本、作业本,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看书写字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就像一直拉紧的弹簧,时间久了,弹性就会下降。我们的眼睛也是如此,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持续紧张,晶状体变凸,久而久之,眼球就会变形,近视也就随之而来。
2.电子产品:蓝光下的“视力威胁”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不容小觑。蓝光就像一把“隐形的刀”,长期照射眼睛,会损伤视网膜细胞,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进而增加近视的风险。孩子们沉迷于电子游戏、动画片,眼睛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视力怎能不下降?

3.光照条件:过强过暗的“视力干扰”
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工作。在过强的光线下看书、写字,眼睛容易感到刺痛、疲劳;而在过暗的环境中,眼睛需要更加努力地看清物体,这会加重眼睛的负担,使眼睛更容易疲劳,从而增加近视的可能性。
4.缺乏户外活动:阳光下的“视力缺失”
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天然良药。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够抑制眼球的生长,从而预防近视。然而,现在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学习、玩耍,眼睛得不到阳光的滋养,近视的风险自然就增加了。
近视的危害:不只是“看不清”那么简单
1.生活不便:模糊世界里的“磕磕绊绊”:近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不戴眼镜时,远处的物体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纱,走路、骑车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撞到什么东西。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近视更是一大困扰,打篮球、踢足球时,眼镜随时可能掉落,影响运动体验。
2.学习受限:知识海洋中的“视力阻碍”:在学习中,近视也会带来诸多不便。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听课效率大打折扣,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近视还会导致眼睛疲劳,长时间学习后,眼睛酸胀、疼痛,让人难以集中精力。
3.职业选择受限:梦想道路上的“视力门槛”:许多职业对视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如飞行员、军人、警察、医生等。近视会让这些职业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门槛,阻挡了人们追求理想职业的脚步。
4.眼部健康风险:潜在的“视力危机”:高度近视还会增加眼部疾病的风险,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这些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生活负担。
近视防控方法:开启清晰视界的“钥匙”
一、良好的用眼习惯:呵护眼睛的“基础法则”
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一拳一尺一寸”要牢记,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33厘米),手指离笔尖一寸。这样的姿势可以减轻眼睛的负担,预防近视。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正确的读写姿势就是预防近视的基础。
2.控制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30 - 40分钟,应休息10 - 15分钟,可以闭目养神、向远处眺望,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眼睛就像一台机器,长时间运转会发热、磨损,适当休息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避免不良用眼习惯:不要在走路、乘车时看书、玩手机,也不要躺着看书,这些不良习惯会使眼睛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增加近视的风险。
二、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与蓝光的“安全距离”
1.控制使用时间: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学习时使用电子产品,也应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
2.开启护眼模式:现在很多电子产品都有护眼模式,可以减少蓝光的发射,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3.保持合适距离:使用电子产品时,眼睛与屏幕应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避免眼睛离屏幕太近。
三、增加户外活动:阳光中的“视力保护神”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沐浴在阳光下。户外活动可以选择散步、跑步、打球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预防近视。
四、均衡饮食:眼睛的“营养大餐”
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C、E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橙子富含维生素C,坚果富含维生素E,多吃这些食物可以为眼睛提供营养。
2.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能够保护眼睛免受蓝光伤害。绿色蔬菜、玉米、南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
3.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眼睛组织的重要原料。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应适量摄入。
五、定期视力检查:视力的“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就像给汽车定期保养一样,可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一般建议3 - 6岁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6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每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视力下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六、科学矫正视力:清晰视界的“助力器”
1.框架眼镜:这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安全、方便、经济。选择框架眼镜时,要注意镜片的质量和镜框的舒适度。
2.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形态,白天无需戴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但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佩戴和护理,注意眼部卫生。
3.近视手术:对于年满18岁,近视度数稳定的成年人,可以考虑近视手术。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近视防控的误区:别让错误观念“伤害”眼睛
一、近视了可以等长大再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没关系,等长大再治疗。其实,近视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干预,度数会不断加深,增加近视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近视也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减轻眼睛疲劳,反而有助于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如果不戴眼镜,眼睛为了看清物体,会更加努力地调节,导致眼睛疲劳,近视度数可能会加深得更快。
三、眼药水能治疗近视
眼药水只能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并不能治疗近视。近视是由于眼球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一种眼药水可以使已经变长的眼轴恢复正常。
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清晰视界
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均衡饮食,定期检查视力,科学矫正视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别“小眼镜”,拥抱清晰视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