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牟定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好看、好吃、好玩、好在、好过”五大主题,整合县域优质资源, 聚焦“旅居+”融合发展,推动“山水资源”向“富民资产”转化,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 绘就“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乡村新画卷 ,让“旅居牟定”成为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以“好看”塑形 ,勾勒山水田园新画卷。以全域治水激活生态“引擎”,将乡村环境整治与景观建设深度融合,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构建“民俗节庆闹李家、山居特色上陈家、康养旅居待上茶、工匠艺人聚杨旗、鲜鱼美食享赵旗、商旅融合在闸埂”的环湖六村差异化发展格局。实施庆丰湖片区“ 截污清淤+生态修复”工程激活水脉,建成环湖绿道8.6公里、游步道木栈道1400米、廊道3500米,串联化佛山、乌龟山等自然景观,形成“湖光山水田色,一步一景皆诗”的生态廊道。秉持“拆违建、改旧居、提风貌”理念 ,拆除违章建筑42处,保留夯土墙、青瓦顶等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庭院设计,打造“一院一景”特色农居,35栋老旧农房“穿上新衣”。李家广场、火盆广场等9处景观节点嵌入彝族图腾、农耕器具等文化符号,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65%, 获评省级“ 最美乡村 ”。依托千亩油菜花海、彩色稻田、樱花谷等资源,推出“春赏花、夏游湖、秋采摘、冬养生”四季主题游,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发展,让田园“颜值”转化为产业“价值”。
以“好吃”为媒 ,激活乡土风味新价值。 以“一桌菜”激活乡愁经济,整合葛根、红梨、土鸡、湖鱼等特色食材,匠心研发“庆丰宴”系列菜品,推出庆丰清汤鱼、红梨炖鸡、葛根煮排骨等10道招牌菜,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产业,让游客在味蕾绽放中感受乡村温情 。创新“双渠道”打通产销链路,投资1700万元建设乡村会客厅,农户直供农产品入厅销售,同步与景区、商超签订订单协议,实现“当日采摘、次日上架”,农产品销量与农户收入双提升。以节庆IP 引爆消费热潮,依托牟定“三月会”、二月八、梨花节等传统节庆,举办“庆丰美食节”, 融合彝族左脚舞、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配套环湖健康田野跑等赛事,2025年春节期间单日最高客流量达50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攀升至90%, 让“流量”稳稳变成“留量 ”。
以“好玩”引流,构建旅拍旅居新模式。以沉浸式旅拍激活场景价值,沿湖布局四季花海,打造“春赏金波、夏观葵浪、秋览稻彩”的视觉盛宴;引进大理归鲤摄影公司建设旅拍中心、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及22个景观景点,推进旅拍带动旅居产业发展。目前,庆丰湖片区民宿、餐饮、咖啡吧等业态已具备,民宿改造有序推进。复原传统农耕场景,推出“稻田插秧”“蔬果采摘”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互动中触摸乡土脉搏。借网红效应撬动业态升级,打造汀野露营地、水边音乐咖啡厅等20余个体验场景,引入壁画、雕塑等艺术元素,策划“乌龟山石板路探秘”“生态廊道光影秀”等网红打卡项目,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500万次,茅草屋摄影区、火盆广场夜间经济区成为游客“打卡坐标”。创新“晨起环湖骑行追光、午后田园手作寻趣、夜晚篝火围炉夜话”的“24小时旅居”模式, 将闲置夯土老房改造为“年代记忆馆”和“拍住一体”主题民宿,游客停留时长从“半日游 ”升级为“两日驻”,年接待旅居游客超1万人次,见证了“过客”变“归人”。
以“好在”筑基,绘就宜居宜游新图景。以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牢根基,投资2000万元完善水、电、路系统,新建8座旅游公厕,实现“路路通、厕厕净、网网畅 ”; 建设生态停车场、垃圾分类站点,污水与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获评“云南省绿色旅居示范区”。搭建“云上牟定”智慧平台,实现民宿预订、特产销售、文化展示“ 一码通 ”,让乡村旅游便捷智能。成立非 遗传承工作室,开设“ 左脚舞课堂 ”“彝绣工坊”,年培训村民500人次,让村民变“匠人”;推出“非遗工坊+旅居体验”项目,游客参与制作彝绣、陶艺等手工艺品超1万件,文化消费占比提升至30%,让乡村旅游“有风景更有风情”。
以“好过”聚力,筑牢利益共享新根基。以土地入股激活“沉睡资产”,推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创新“党支部+合作社+村投公司+农户”模式,盘活12.98亩闲置土地,4院老房蝶变“网红宿”,8户农户实现租金收入254.97万元,实现“农房变客房、农民变股东”。引进云南风蓝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与牟定乐享时光文旅有限公司(庆丰村公司)合作,成立牟定若水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对庆丰的资源、资产统一管理运营,所有到庆丰经营的企业或个体按照收益的5%缴入村投公司。同时,以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动员“返乡能人”“新乡贤”投资家乡,支持村民自主经营,目前餐饮收入突破35万元,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0万元,形成“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共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