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牟定县:着力打造“直播小院”

日期:2025年10月09日   作者:伍承艳   来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点击:[]

在牟定县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能力提升专题班教室,凌晨的灯光驱散了秋夜的微凉。百名新农人中,有人埋头打磨直播脚本,有人举着补光灯拍摄农特产品短视频,有人对着手机屏幕反复校准剪辑细节……这幅热火朝天的学习场景,勾勒出牟定县乡村人才培育从“要我学”到“我要闯”的生动图景。

今年以来,牟定县农业农村局紧扣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以“千名新媒体人才培训行动”为抓手,从“精准问需、创新方法、搭建平台”三端发力,打造楚雄州首个“直播小院”,探索出一条“需求导向、学用融合、成果转化”的乡村人才培育新路径。

精准问需:从统一派单到点单定制

“培训内容能不能根据我们的需求来?”这是牟定县农业农村局在调研中听到最多的声音。为让培训真正“解渴”,县农广校变被动安排为主动问需,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调研体系。通过政府网站、“牟定三农”“七彩云端”等新媒体、新农人微信群等渠道开展问卷调查,精准收集新型经营主体、返乡创业青年、种植养殖大户的技能诉求;依托80余名“金草帽”农业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全县89个行政村发放问卷,面对面倾听农户、合作社负责人的实操需求。

经过对3000余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65%的学员迫切希望掌握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短视频剪辑等数字化技能。据此,牟定县建立“新农人直播人才数据库”,为学员量身定制“培训菜单”,从直播账号搭建、脚本撰写到产品转化率分析,学员可根据自身基础“点单选课”。“这次培训我先填了需求问卷,选了最想学的视频拍摄和脚本设计。我一个60后‘直播小白’,现在也能对着镜头介绍喜鹊窝酒!”江坡镇普村村委会书记高永生拿着刚剪好的短视频,难掩兴奋地说:“回去就把村里有基础的人组织起来,让江红李、喜鹊窝酒通过直播走出大山。”

创新教法: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实操

“大家看这紫玉米,颗粒饱满、口感柔糯,都是咱牟定本地种的生态好货……”在培训直播演练室里,牟定秦天农副产品经营部负责人秦继云正对着镜头练习,助教老师在旁实时指导:“眼神再聚焦一点,把生态种植的卖点说得更具体些。”

这是牟定县创新“1+3+1”授课模式的缩影,每堂课配备1名主讲、3名助教、1名农广校督学老师,形成“讲、练、评、督”闭环。主讲老师搭框架,围绕直播“人、货、场”搭建、选品逻辑、镜头语言等核心内容,开展模块化、系统性讲解;助教老师抓细节,全程穿梭于学员间,提供一对一辅导,在分组模拟直播时实时纠错,引导学员互评互学,让课堂从听理论变为练实操;督学老师保质量,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建立学员档案跟踪进度,为掌握不扎实的学员协调“二次辅导”。

“我们把80%以上的课时留给实操,培训结业不是看笔记写得好不好,而是看直播能不能卖出货。”县农广校负责人介绍,学员需提交农产品销售策划书,并通过“丰收节直播大赛”检验成果,确保“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秦继云感慨:“以前不知道直播后要复盘,现在学会了看转化率、调话术,课后直播的订单量比培训前翻了两番!”

搭建平台:从学会技能到实现增收

“培训结束不是终点,能靠直播赚到钱才是真本事!”羊泉腐乳电商主播谷金诺的心声,道出了新农人的共同期盼。为避免培训“一阵风”,牟定县打造楚雄州首个“直播小院”,构建“培训—实践—增收”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

在资源对接上,牟定县主动出击,一方面与抖音、快手、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沟通协作,以“直播小院”为主体,为学员争取到流量倾斜、佣金减免、平台培训等专属扶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政企联动,推动“直播小院”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建立涵盖粮油、果蔬、调味品等品类的标准化选品库,彻底解决学员“想直播却无好货可卖”的难题。同时,针对物流时效、售后保障等问题,“直播小院”引入本地物流公司入驻,设置专属发货点,建立“直播下单—即时分拣—当日发货”的闭环服务体系,既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也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

如今,“直播小院”已成为新农人闯市场的“孵化器”。学员王艳花通过“花嬢嬢”直播账号将家乡的火腿卖到了全国,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万元。蟠猫乡的邓应灿通过短视频推广带动全村核桃销量增长30%。截至目前,牟定县农业农村局已开展新媒体直播人才培训21期,覆盖900余人次,逐步实现89个村(居)委会有网红、771个自然村有主播的全域覆盖目标,越来越多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户转型为“指尖敲出致富路”的新农人。(通讯员 伍承艳)


下一条:聚焦医保“小切口” 解决民生“大难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