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广大人民群众:
夏秋季是胡蜂的活跃期,山林、房前屋后、果园等区域环境适宜胡蜂栖息繁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胡蜂具有较强攻击性,其蜇刺毒性强,可致人过敏、休克甚至死亡。为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胡蜂防控相关知识告知如下,请务必提高警惕,科学防范。
一、常见胡蜂种类及习性
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昆虫的统称,俗称的“杀人蜂”,又称为马蜂、黄蜂、“葫芦包”,常见的有黄脚虎头蜂、金环胡蜂、黑盾胡蜂、黄腰胡蜂、墨胸胡蜂等。
胡蜂巢的构筑材料多为木质,如草根、树皮、锯木屑等,建造的体积一般较宽大,蜂巢先呈圆球形,约12一14厘米,后增大呈长梨形,蜂群增加后蜂巢直径会增加到20厘米以上,高达约40一90厘米,常称为“葫芦包”,每群蜂数目可达1一2万只。蜂巢常筑在林内树杈上或土穴、树洞中,有时在村镇居民窗前檐下筑巢,处所多为比较避风向阳的环境。
二、胡蜂的主要危害
胡蜂尾部长有螯针,人被蜇伤后,伤口往往会肿起小水泡,并迅速化脓。受伤严重者会出现无尿,或者尿呈浓茶色、酱油色等症状,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伤者可能在3个小时内因中毒性心肌炎死亡。
三、科学预防措施
(一)日常防护要点
1.出门时尽量佩戴帽子,减少头部暴露在外的面积,降低被胡蜂攻击的风险。
2.避免使用香水、化妆品或饮酒,这些物品散发的气味可能会吸引胡蜂。
3.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放置糖类食物或饮品,以防吸引胡蜂聚集。
4.定期对庭院内的树木进行修剪,翻松土壤,破坏胡蜂可能的筑巢环境,减少胡蜂筑巢机会。
(二)野外活动注意事项
1.进行野外活动时,应穿着深色长衣裤,避免穿白色、浅色或鲜艳衣物,因为鲜艳的颜色容易吸引胡蜂的注意。
2.若发现蜂巢,要保持安全距离并立即远离,切勿惊扰蜂巢。若遇到单飞的胡蜂盘旋,不要挥赶或近距离观察,应尽快离开该区域。
(三)遭遇蜂群攻击时的应对方法
一旦遭遇蜂群攻击,要迅速用衣物包裹住头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然后蹲伏不动,避免奔跑或扑打,因为奔跑和扑打会进一步激怒蜂群,导致更多的胡蜂攻击。当有胡蜂落在身上时,不要拍打,轻轻抖落即可。
(四)发现蜂巢的正确处理方式
若在人类活动区域附近发现蜂巢,切勿自行摘除,以免引发胡蜂攻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及时联系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或拨打119,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五)急救准备工作
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醋、蛇药、息斯敏等。胡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大家仍需注意避免惊扰它们。
四、蜇伤后的应急处置
若不慎被胡蜂蜇伤,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等症状,应立即就近前往卫生医疗机构就诊,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村民朋友们,胡蜂防控工作关乎大家的生命安全,需要我们共同重视和参与。让我们携手做好胡蜂安全防控工作,共建平安和谐的乡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