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牟定县“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索引号:mdx-02_09/2022-0810007 公文目录:专项规划 发文日期:2021年01月30日 主题词:发展规划 文  号:便笺 成文日期:2021年01月30日

“十二五”时期是牟定县林业快速发展,进入历史性转变的战略机遇期,是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全面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县务林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林业部门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省、州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狠抓林业重点工程,切实加大林业建设投入,深化林业各项改革,着力培植林业产业,全县林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十三五”即将开局,为了更好地促进“十三五”林业各项工作,推进林业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和当前今后一段时期的林业发展政策,特编制《牟定县“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旨在指导和推动全县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十二五”期间林业发展主要成绩

(一)绿化造林工作成绩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县绿化造林工作紧紧围绕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两大目标,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林业产业、低效林改造等工程项目,大力开展绿化造林,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全力抓好工程造林和义务植树工作。五年来,全县共培育苗木3196万株,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9.7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7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累计完成四旁植树及义务植树1442.82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5片1010亩。在营造林过程中,充分发挥样板示范带动作用,累计建立各级样板林5片,面积5600亩,累计完成低效林改造4.54万亩。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1万亩,启动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7000亩,绿化造林步伐加快。历经13年的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于2012年4月通过了德方专家组的终期评估验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通过了省审计厅的审计;13年来,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共投入资金2890.84万元,完成人工造林9.62万亩,其中营造防护林7.51万亩、经济林2.1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6.9万亩、森林经营3.56万亩,实施完成节柴改灶2000眼,培训项目管理人员864人次、林农7000余名。

(二)森林资源保护明显加强

一是扎实开展森林资源保护。5年来,全县共聘请管护人员1765名,对全县149.96万亩林地进行管护,重新改造凤屯、戌街、江坡、新桥、蟠猫乡五个乡镇天保森林管护所,改善了乡镇管护所的办公条件,提高了基层的管护能力。二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新建成瞭望台1座,全县瞭望台2座,基本覆盖了在重点林区监测范围;新建县级防火专业队营房600平方米,修建消防水窖14个、防火检查站2个、防火宣传碑20块。年均组建季节性县级专业扑火队1支30人,半专业队7支140人,义务扑火队96支2880人,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扑火指挥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发生一般森林火灾3起,较大森林火灾10起,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三是加强资源林政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建立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规范了木材采伐、运输、加工和经营秩序。五年来,省、州、县共审核审批永久征用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3952.68亩,收取植被恢复费1681.88万元,为推进全县重大项目落地和保护森林资源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了县、乡林政执法和县森林公安局执法队伍建设,人员数量、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21起,收缴罚款290.68万元,打击了一批林业违法行为,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五是加强有害生物检疫防控。“十二五”期间,累计防治各类林业有害生物39940亩,检疫苗木1211.5万株、木材18857.8m3,有效遏制了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蔓延和危害。六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五年间,全县累计实施沼气池720户、节柴改灶1500户、太阳能3114台,年均节约薪柴11988吨,相当于每年保护了5960亩森林。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加强

全县已建立州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达45.13万亩,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0.1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牟定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保护区管理所加大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全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完成了全县主要的66条线状湿地、62条面状湿地班块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全县河流湿地1.04万亩,库塘湿地1.41万亩,为全县湿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生态建设的机制逐步完善

经过多次公益林修编调整,全县共划分生态公益林68.77万亩,商品林81.19万亩,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为45.9:54.1。公益林补偿面积67.57万亩,除国有公益林1.2万亩外,全县集体公益林实现了生态效益补偿全覆盖,公益林补偿金从2009年5元/亩提高到了15元/亩,五年共兑付生态公益林补偿金3774万元,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基本形成。2011年,我县开展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县林地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其中:Ⅱ级林地保护面积68.77万亩、Ⅲ级林地保护面积26.85万亩、Ⅳ级林地保护面积49.23万亩,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林权流转服务一进步规范。五年来,共办理林权流转353宗面积20920亩,流转金额1126.28万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26户,贷款资金8536万元,其中:办理林业贴息贷款275户,贴息贷款4364.86万元,向贷款林农兑付财政贴息资金657.25万元。林权的规范流转,保障了林农的利益;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展,撬动了银行资金,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六)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全县已发展特色经济林12万亩,其中核桃10万亩,云南红梨近1万亩,冬桃0.3万亩,实施野生菌保育15万亩,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户,2016年底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3亿元,比2010年的1.99亿元增长2.31亿元,增长了116%,年均增长23%。

(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林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呈现。五年来,全县共争取各级财政林业建设补助资金8054.68万元。退耕地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项目、农村能源、产业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绿化造林进程,培育了产业,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了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

二、“十二五”林业建设的基本经验

过去的五年,全县林业克服连续多年干旱、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全县林业不仅取得辉煌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着眼全局谋划发展

牟定县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为核心,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支持,着眼全局谋划林业发展,为不断增强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保障。

(二)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发展

通过改革,林业实现了理念上的转变,管理重点由木材生产优先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的转变,产业结构由木材培育向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经济林转变,管理方式由政府主导到全社会参与的转变,政策取向由取之于林向取予并举、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林业集聚,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坚持重点工程带动发展

实践证明,实施重点工程是牟定县林业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范例。牟定县调整和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带动了林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全面加快林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林业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

(四)坚持强化保护巩固发展

坚持使用林地定额管理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重点和地方公益林保护等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生态建设成果巩固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重发展、轻保护的做法,扭转了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管理的被动局面,林业开始步入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良性轨道。

(五)坚持依法治林保障发展

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主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富有地方特色的林业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同时,林业执法、监督、普法、行政许可等体系逐步健全,为全县林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仍然滞后

生态建设投入体制仍不健全,生态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生态补偿全部靠上级投入、补偿标准较低,生态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经济发展、轻生态建设,甚至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经济发展加速,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我县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初期,经济基础薄弱。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县大力推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林地使用和资源利用持续增加,给生态建设形成巨大压力。此外,我县人口密度较大,山区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还很高,人为干扰、破坏仍然严重,生态建设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

(三)“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扭转

从总体来说,我县林地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但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产出量)低,低产低效林多,可利用资源不足,“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状仍然很突出。根据二类资源调查,全县可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原料的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60.13万亩,蓄积97.11万m3,平均1.6m3/亩,且多为中幼林(中幼林面积59.6万亩,占用材林面积的99.1%),每亩林地也就只有两三百元的产出,与现代林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四)林业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发展上生产布局太多太散,且缺乏集约经营和管理,质量效益型发展观念滞后,重造轻管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导致产业做不大,难以形成加工和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现有加工企业数量少,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我县很有特色的桉材、干果、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等,大部分都以原料或半成品销售到县内外,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此外,还存在森林管护、林地保护、林政管理等工作任务艰巨的问题;存在气候异常反复变化、降雨持续偏少,造林条件越来越差、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的问题;存在科技支撑力弱、科技贡献率低的问题;存在投入不足、融资困难、补助偏低等诸多问题和困难。

四、“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云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深化林业改革专项方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和《楚雄州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林业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三大关系,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深化林权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林业产业,倡导和鼓励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牟定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逐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坚持惠民利民,转变发展方式,壮大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入。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业执法,完善林业法制保障体系,把林业建设纳入保障化体系轨道。

——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

——坚持文化引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明。

(三)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县林地保有量150万亩,森林保有量1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现象有所缓解,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林产加工业显著增强,林业产业产值达到6亿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

——深化林业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经济林木权证的确权发证工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抓好林木采伐管理试点;推进森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动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确保国有林林地面积不减,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活立木蓄积达8.5万立方米,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提高,国有林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4%以上,完成绿化造林6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2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管护和实施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68.77万亩。继续巩固和提高化佛山、三峰山、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促进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0000台,发放节能炉灶5000台。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强化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实施,狠抓造林质量和效益,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加快培植林业产业。到2020年,新建核桃基地3万亩,实施提质增效3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云南红梨、冬桃、花椒等经济林果基地4.5万亩,新建林下药材、森林蔬菜种植2万亩,新建封山育茸育菌面积达30万亩;建设观赏绿化苗木生产基地200亩。快速推进现有野生食用菌加工企业和玫瑰香精生产加工的发展水平,新建云南红梨、冬桃等经济水果加工物流企业,促进林产工业的发展。加快化佛山、白马山、蕨菜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森林生态旅游逐步成为林业产业发展中新的亮点。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着力打造人文林业,提升绿色牟定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建设重大课题研究,落实省州出台的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森林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氛围。到2020年,把化佛山、白马山、三峰山建成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立生态文化协会1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达85%。

五、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

(一)深化林业各项改革

1.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查缺补漏工作,启动非林地上的经济林木确权颁证工作,创新公益林、商品林经营管理模式。完成全县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

2.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展探索建立管补分离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赎买或置换非国有重点公益林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3.抓好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建立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长效机制;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放活集体林区商品林采伐利用管控权。

4.推进森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核算和有偿使用机制,建立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出台建立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意见。

5.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关系,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6.完善陡坡地生态治理政策。积极争取实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力争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5000亩;完善我县陡坡地生态治理政策,加强退耕还林监测统计调查工作,力争2020年前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任务共5000亩。

(二)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1. 实施森林资源保护行动。认真落实省、州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严格保护森林植被,到2020年确保全县林地面积不低于15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力争达到 140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64 %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300万m3,维护生态安全。实行严格的林地定额管理、林地用途管制、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制度,定期开展全县林地清理整治行动,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守住林地生态红线。引导节约用地,推进生态用地可持续利用,适度保障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使用生态用地,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规范商业性经营使用生态用地,科学合理使用生态用地,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通过生态修复和加大对荒山荒地、沙化土地、工矿废弃地、退化湿地治理等,有效补充生态用地数量,确保全县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容量动态平衡,适度增长。

2.实施天然林保护行动。继续严格执行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政策,除满足农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而保留一部分自用材、薪材外,停止其它一切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对于集体商品林,在采伐限额内,在州试点完成出台规定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层层签订管护目标责任状和管护合同,把管护资金、管护任务、管护面积层层进行落实。聘请足够的护林员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监管。继续实施公益林建设,以增加工程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碳汇和增强工程区生态功能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到积极开展森林经营试点,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以改善森林环境、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工程区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全县继续开展天保公益林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开展森林抚育1.5万亩。

3.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行动。强化公益林的严格保护、全面管理,抓好管护责任、管护人员、管护措施落实,加强公益林林地占用、征收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公益林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保护国家级公益林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的建设,加大公益林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毁林开垦、滥伐盗伐林木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公益林资源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提高对我县68.77万亩国家和省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利用公益林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景观资源,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合理地对公益林进行开发利用;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种养殖业、野生食用菌、森林药材蔬菜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让广大林农从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实施退耕还林行动。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水源涵养区、江河两岸、库塘周围、城镇周边、公路沿线等25度以上耕种困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增加林草植被,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户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年间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5万亩;继续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以减少陡坡耕作、治理水土流失为根本,以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对全县25度以上陡坡地、15~25度生态区位重要、城镇面山和交通沿线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干热河谷特殊区域等的陡坡地实施生态治理,到2020年,全县继续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0.5万亩。继续在退耕还林区困难退耕农户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等项目实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确保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5.实施生态功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我县金沙江支流沿岸干热河谷以及石漠化、沙化、泥石流区、五采区等困难立地地区造林绿化,提高困难立地地区植被覆盖和生态功能。到2020年,实施困难立地造林1万亩、石漠化植被恢复造林0.45万亩。稳步推进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调整优化森林结构,实施多功能森林经营和利用,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发挥林地潜力,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发挥林业多重效益,到2020年,完成中幼林抚育1.5万亩,改造低效林2万亩,使全县森林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开展碳汇造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经营管理,不断减少森林采伐、森林消耗和森林灾害,努力提高森林面积、蓄积和质量,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增加森林碳汇。以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载体,严格保护城市现有树木、绿地、公园等园林景观,加大城市周边面山森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加大城市行道(河道)树种植,见缝插针在城市空地栽植花草树木,提高城市绿化率,加快乡村绿化,积极开展单位、小区、园区、公路沿线、河道两岸等绿化,逐步提高城市、乡村的人居适宜环境。

6.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进一步改善保护基础设施,健全保护管理网络,完善就地、迁地保护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保护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优化自然保护区发展布局,强化管理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管护能力和科研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规范管理,到2020年,保护区面积保持在45万亩以上,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0.1%。在现有化佛山、白马山、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总体规划修编,使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有效保护。加大对捕猎珍稀野生动物和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名木古树挂牌保护。以原生沼泽湿地为保护重点,加大对河流、水源保护地植被的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生态安全。

(三)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1.加快培育林业产业基地。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布局、集约经营、形成规模的原则,到2020年,一是继续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3万亩,使全县核桃达到12万亩以上,开展核桃集约化经营3万亩。二是新发展林下经济林药林菜基地2万亩。三是新建云南红梨2万亩、冬桃1万亩、花椒1.5万亩;新建紫胶原料林基地2万亩。四是实施野生菌保育基地,使野生菌保育基地达到30万亩。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

2.积极开展森林产品加工利用。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外引、内联”的要求,大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努力推进全县核桃、野生食用菌、玫瑰香精、云南红梨、冬桃、桉叶油及其它林产品等林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达6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户以上。

3.森林生态旅游业有所突破。以化佛山、白马山、三峰山等州级自然保护区及主要森林自然景观为重点,着力开发森林生态观光、森林休闲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科考科普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在省、州具有较大影响的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企业发展庭院经济、森林庄园,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通过以上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我县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以核桃等木本油料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以云南红梨、冬桃种植加工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以紫胶、玫瑰香精为主的林产化工产业等四大林业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县林业产业产值达6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000元。

(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县、乡两级林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站,建立1个生态文化协会(生态文化社团或生态文化研究会),推进全民参与森林生态文化宣传。每年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植树节和爱鸟周等重要生态环境纪念日和节日,集中开展大规模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报道。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按州级要求创建1个生态文化馆或生态文化教育馆,通过升级改造、丰富内涵和扩大宣传,把牟定化佛山、白马山、三峰山打造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强化生态文化传承创新,挖掘自然景观、森林文化等价值,挖掘各少数民族优秀生态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森林生态文化宣传教育,面向社会,以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启发和调动公众参与森林生态文化宣传、生态环境保护。面向乡村,以生态文化社团为主导,组织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环保专业人员等开展送“森林生态文化知识下乡”活动。面向社区,开展“森林生态文化进社区”活动,全县所有村民委员会、居民社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森林生态文化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查清全县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确认的古树名木,设置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并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和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旅游、观赏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对古树名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使保护古树、珍爱绿色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加快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

1.严防森林火灾。继续实施好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立完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网、瞭望监测网、通信信息网、扑火阻隔网,新建县级防火专业队营房2500平方米。提高县、乡扑火队伍专业化、扑火工具机械化水平。加大对火灾易发区、多发区的重点监控与防范,从源头上防控森林火灾的发生,在重点林区新建防火隔离带50公里。完善县、乡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危害和损失。建立和完善森林火灾保险制度,增强抵御森林火灾风险的能力。通过以上工作措施和制度的落实,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

2.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健全和完善县、乡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与防控体系,普及防控知识,加强监测、预报等防控措施,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对野生动植物的危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3.积极防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五大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和适用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加强检疫预警、检疫执法和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源头封堵,积极防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到2020年,监测覆盖率达100%。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的目标。

(六)加快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资源林政、森林公安、检验检疫等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安双重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争取增加政法专项编制至25名。增加财政、林业项目资金对森林公安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强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新建县森林公安局业务用房646平方米,落实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和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项目,购置警务用车、器材和办公设备,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改善森林公安办公环境和条件,为牟定林业建设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2.加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林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继续为林业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重点强化行业培训,推进行业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继续组织好林业领导干部和林业经营人才培训以及地方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3.加强标准林业站建设。抓住国家实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为契机,多方争取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业站工作环境;加强林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强化职能,充分发挥林业站“政策宣传、资源保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六大职能,向“管理规范、设施完善、队伍精干、办事高效、保障有力”的标准林业站目标前进,到2020年,全县7个乡镇林业站全部建成标准林业站。

4.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依托省、州林科院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技术创新为途径,在木本油料、速度丰产林、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起系统化、系列化、社会化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注重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和运用,到2020年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和贡献率均达到50%,实现林业科技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全县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将林业发展业绩与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切实保持林业机构的稳定,加强林业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林业基层组织的作用,保持林业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促进林业加速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林业加速发展、坚持用现代发展的理念指导林业加速发展、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动力推进林业加速发展、坚持用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林业加速发展、坚持用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引导林业加速发展。积极制定和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各界对林业在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增强发展林业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不断将林业发展推上新的高度。

(二)政策资金保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完善落实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盘活森林资源,推进林业快速发展。建立项目扶持机制,结合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对木本油料林、特色经济林、林化工原料林等产业基地建设及科技推广、良种选育、林产品精深加工等资金投入,推动林业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和会各界团体投资林业建设,促进民间资金向林业生态、产业建设聚集,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落实好国家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涉林企业加快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带动林业快速发展。

(三)技术保障措施

树立“科技兴、林业兴,人才强、林业强”的观念。整合县内林业科技力量和资源,探索开展部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行业协作,加强林业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加大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林业推广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先进技术转化,加大林业科技推广的力度,增加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科技项目,建立示范基地。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努力在良种壮苗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林业科技在森林资源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提高现代林业的生产力水平。全面强化林业培训工作,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坚持外引内培的方针,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使用好本地人才,培养提高现有人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