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牟定县“十三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索引号:mdx-02_09/2022-0810006 公文目录:专项规划 发文日期:2021年01月30日 主题词: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文  号:便笺 成文日期:2021年01月30日

前言:纵贯国际,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体育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而我国更是越来越重视文体事业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文体事业不断繁荣,文体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着力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文体产业提质增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明显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五年(2016-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构筑“舞城.佛山”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推动牟定文化体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期。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十三五”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提高牟定文化软实力,努力加快全县文体事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牟定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文化体育建设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了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2016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增长29.8%,占县GDP比重的3.33%,对GDP的贡献率6.6%,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3171万元。

1.文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县级文化服务能力有所提高。投资4500万元新建了11618.08㎡的县左脚舞文体中心。其中:文化中心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广电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功能为一体;体育中心集体育馆、室外灯光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和群众文化展演舞台、停车场等。二是乡镇文化站功能凸显,村级文化阵地进一步夯实。新建了7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培训教室、非遗展览室,配备了音响、电视、照相机等。三是积极整合资金,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积极采取争取项目资金与发动群众自筹建设相结合,整合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新建农村文化室及文体活动场地。目前,全县已拥有设施较为完善的会展场馆3个,可供展示面积3.37万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1个、民族文化传习所3个、农村篮球场106个,建成了施大路、水冬瓜等一批村级文体设施,建成“农家书屋”8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文化阵地得到逐步改善。

2.公共文化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为抓手,助推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进企业、校园、社区、医院等演出,为城乡居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较大程度地宣传助推创建工作。二是开展“最美医生”、“文艺周”系列文化活动,并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扩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提高创建工作社会参与度。三是成立牟定县左脚舞文化艺术协会,探索建设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文化实施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四是建立图书馆网站,完成了24545册藏书录入网站工作。五是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十”个有,行政村(社区)“九”个有的标准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3.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围绕“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打造左脚舞民族文化精品”的战略构想,成功举办了两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和一届左脚舞狂欢节,“万人同跳左脚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拥有了国家级的“中国彝族左脚舞之乡”,“万人同跳左脚舞”世界吉尼斯记录两张名片。左脚舞文化已由幕后走向台前,两次成功问鼎中央电视台,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大奖,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剧(节)目,推出了一批文艺人才,先后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全国乡村歌手大赛中获原生态组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比赛中获原生态组金奖,在全州新剧(节)目调演中,连续四届获综合一等奖。目前,全县共有144支业余文艺队,拥有固定队员近5000人,有左脚舞表演队31支。二是文化产业交流逐步加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先后到广州、昆明、四川、贵州、怒江、腾冲、德宏等地演出,有效宣传了彝州牟定风情,弘扬了民族文化。拍摄制作了“美丽牟定”·《彝海踏歌》左脚调歌舞风光片,以电视音乐片的形式宣传牟定,提升了牟定文化品位;成功举办了“彝族酒歌”大赛和刺绣作品展,促进了彝族文化品牌的对外宣传,扩大了牟定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建立健全相应的馆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项目库,全县有馆藏文物209件,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6个,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九条沟苗族文化保护区”、“蟠猫彝族文化保护区”、铜铁金属锻造技艺保护项目列为省州级保护项目;成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次举办彝族刺绣、“玛咕”舞、彝族“梅葛”和左脚舞歌、舞、乐技能传承培训,建立项目及传承人的管理、考核和培训机制,有代表性传承人130人,其中:省级传承人4人,州级传承人20人,县级传承人106人,基本构建起了县级“非遗”保护体系。

5.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我县积极深入各文化经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开展文化市场整治活动,坚持每月进行巡查、每季度联合检查,对文化市场经营户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约谈、警告或行政处罚,并没收了非法物品,同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无证摊点商贩当场依法取缔;组建了“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聘请监督员20人;在所有网吧安装了网络计算机监管平台和上网身份证识别系统。通过整顿,有效遏制了我县文化经营违法行为的发生和有害信息、腐朽文化对网络环境的侵染。目前,我县共有注册的文化市场经营户88户,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10家,歌舞娱乐场所7家、游艺娱乐场所9家、文艺表演团体1家,印刷企业2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1家,书报刊零售点10家。

6.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牟定县民族艺术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经县十五届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第十二届县委23次常委会会议研究审定,于2012年5月完成了县民族艺术团转企改制各项改革任务,成立楚雄彝族左脚舞文化演艺有限公司,5月30日举行了公司成立暨揭牌仪式,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机制。

7.文体产业项目逐步加强。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云南建设“桥头堡”战略的有利时机,围绕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了《楚雄北部金沙江流域(牟定)文体事业发展规划》、《牟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牟定县文化旅游会展业发展规划》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全县文体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项目储备,并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经费支持。围绕化佛山旅游规划,邀请省级有关专家帮助研究、创意和规划项目。

8.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一是全民健身娱乐活动日趋丰富。围绕“正月十五”、“六月六”、“赶秋会”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左脚舞歌舞乐大赛”、“新农村文艺汇演”、“大家乐”广场舞赛、中国彝族酒歌大赛、“普艳喜、非明荣个人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农村文艺演出、城区广场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唱歌跳舞健身,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二是文化下乡活动有序开展。利用春节、民族节庆等时机,组织深入乡村开展文艺演出,宣传十八大精神和感动身边人物先进事迹,宣扬“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尚。三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乡镇农文网培训学校为平台,开展科技、法律、蔬菜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班,实施文化育民。四是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业余文艺队。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对全县优秀的农村业余演出队配置演出器材;成立牟定县左脚舞文化艺术协会,下设左脚舞表演队、左脚舞歌舞乐人才、传统手工艺和民间文化艺术四个分会,搭建了与各文艺队及民族民间歌舞乐人才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目前,全县共发展业余文艺队员近5000人,有左脚舞表演队31支。

9.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截至“十二五”末,我县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20%,人均体育活动面积0.8平方米。近年来,我县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篮球、羽毛球和太极拳已成为我县“三大活动项目品牌”。承办了全州人大杯、财政杯、林业杯篮球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连续举办了45届县级冬季篮球锦标赛,并被省体育局命名为“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示范活动”;县老年人运动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目前,全县共拥有老年体育协会分会15个,涉及球类、太极拳、棋类、广场舞蹈等项目,其健身活动内容主要有太极拳、太极剑、腰鼓、健身操、羽毛球、气排球、柔力球、功夫扇,广场舞等。截至2016年,全县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7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7人、二级26人、三级123人。乡村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军屯村委会连续举办了三届“农民运动会”,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深化学校体教工作,抓好体育项目网点训练,每年定期举办假期青少年篮球、游泳和乒乓球培训班,青少年体育训练进一步发展。2011-2016年间,共参加州级比赛20余次。在第十二届州运会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五名;在楚雄州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楚雄州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均取得了第三名;在“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2014年男子三人篮球赛”上,青少年组获得了冠军,成人组获得了第五名。在楚雄州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共获得奖牌29枚,男女篮球分别获得第四名;体操、游泳、摔跤团体总分分别获得全州第三名、第六名、第五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及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的文体事业发展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要很大差距:

1.文化体育专业人才缺乏。“两馆”工作人员紧缺,音乐创作、编剧、舞蹈编导、文博管理、体育教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文化专业人才老龄化;体育专业人才紧缺;乡镇文化站人员缺编。同时,原县艺术团改制为楚雄彝族左脚舞文化演艺公司后,人员供养“只出不进”,影响了演艺事业的发展。

2.文体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一是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仍显得十分薄弱,一些村文化室破损、简陋,文化基础设施少且分散,使用效率不高。二是缺少标准田径场、游泳馆、足球场等配套设施,难以承办综合性体育赛事。

3.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保护。牟定是著名的匠人之乡,一些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艺术因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而渐行消失;一些民间老艺人所掌握或熟知的一些文化技艺也因他们的去世而失传。

4.在文体事业方面投入还有差距。由于财力困难,财政预算及投入文化事业经费不足,县左脚舞文体中心工程缺口资金较大。

5.文体产业发展滞后。一是县内的彝族服饰、民族刺绣、民族乐器等文化产品发展规模小、市场运作水平低、销售渠道不广,竞争意识不强,发展进程较为缓慢。二是我县的体育事业与国家、省、州发展体育事业的规划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体育项目场地滞后。截至目前,我县尚未有足球场和游泳馆及体操训练基地,要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足球、游泳、体操等项目困难较大。

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优势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出发,把文化作为“软实力”提到了全局的战略高度,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我县文体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桥头堡重大战略发展,制定实施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区区域脱贫攻坚发展规划,文体事业向西部倾斜,可享受相互扶持政策;二是云南省实施滇中一体化发展战略,滇中城市经济圈、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楚雄州作为主要节点,我县文体产业发展广阔;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制定和实施,为全面加快我县现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环境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城乡居民参与文化体育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人均用于娱乐、文化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呈猛增之势,文化体育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牟定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东连禄丰,南接楚雄,西依南华、姚安,北靠大姚、元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所在地距昆明197公里,距楚雄32公里,离108国道公里。居于楚雄州“三纵四横”交通路网中心,成昆铁路穿境而过。我县具有的区位优势能有效聚集优质文化资源,同时也便于文化传播,提高对外影响力,对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文化底蕴深厚。牟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世界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中国豆腐乳之乡”、“云南匠人之乡”的美称。境内出土了7000万年至2亿年的恐龙化石,春秋晚期的铜鼓、战国时期的编钟。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官方文字记载,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有保存完好的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文庙和孔子铜像;有距今400多年隔城相望的南塔和北塔;有红军长征过牟定时肖克将军亲手书写匾额的三清阁。“三月会”源远流长,至今已有400年历史;民间乐器“龙头八方四弦琴”华美大方,花衣、花鞋等彝族刺绣精制美观,油腐乳、化佛茶、玫瑰产品、力石酒、“鹊泉牌”喜鹊窝系列白酒香飘四邑。三是基础设施较齐。目前,县内各级文化单位职能齐备,有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青少年业余体校、电影事业管理站各1个,流动电影放映小队4支,设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民间业余文艺演出团体137支。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抢抓“桥头堡”战略实施和滇中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保障文化民生为工作重点,以设施建设升级为依托,以繁荣特色文化为工作要务,以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以保障公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为两翼,不断巩固“世界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示范活动”等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县文化体育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城乡文化体育生活品质,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全面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深化文体事业体制改革为重点,努力探索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体育实现全民健身。

——统筹协调,均衡发展。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标准推进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建设,以文体事业建设的新成果新成绩,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城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的延伸功能,大力扶持镇乡村文体建设,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发挥我县文化资源和“舞城.佛山”优势,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合理规划项目建设内容,科学布局大项目,协调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带动,争先进位。强化重大项目在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全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和品牌打造,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体育事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思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多部门的联动合作和政策配套,开创全县协调创新、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增速15%以上,到2020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6%,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融合更加紧密,对我县综合实力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群众生活品质得以提升,群众体育更加普及,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更具竞争力。城乡文化、体育更加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四、发展布局

牟定县文体设施以“一心、多点”的空间布局,形成一个服务于全县的总体空间架构。

一心:以县城为中心,布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体育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多点:各乡(镇),布局文化站和健身活动中心;各村委会,布局文化室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五、重点任务

(一)建成布局合理、全面覆盖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文体场馆和基层综合文体设施两个层面的建设,建成县、镇(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增加全县文体设施资源总量,优化设施布局,提高设施品质。一是推进彝族左脚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力争完成该项目的可研编制和前期工作,科学设置各馆厅功能,努力将彝族左脚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打造成展示我县历史文化的多功能厅。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乌卡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建设游泳馆和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三是结合我县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采取PPP等方式,着力打造中国腐乳小镇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牟定“匠人村”开发建设项目、牟定县彝族刺绣投资开发项目等文化产业项目。四是提升建设镇乡综合文化站。合理规划布局、提升和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的镇乡综合文化站。五是完善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继续加大村委会、村民小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地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六是加强广播电视设施网络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和“小广场,大喇叭”工程,全面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二)形成内容丰富、供需对接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根据群众的需要,每年组织开展送文艺演出、送图书下乡活动。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70场。二是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认真组织春节、三月会等各节庆节日活动和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省、州文化活动汇演和项目比赛。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着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三是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努力创作具有时代风貌、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具有牟定优势的音乐、舞蹈、戏剧、小品等文化艺术精品,培育一批体现高水准、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品,排练1-2部精品剧目。四是做好广播电视工作。加大优秀栏目和精品节目的培育力度,扩大对外宣传,加强安全播出监管。五是加强新闻出版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拓宽监管领域,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六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势、人文历史优势、产业经济优势,提升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创意、经济、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逐步形成融合度高、竞争力强、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三)构建科学有效、合理利用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化遗产是提升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是增强凝聚力、提高创新力的纽带和源泉。到2020年,争取新增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增5名以上省级非遗传承人。一是加快华峰山塔林遗址修缮保护工程建设,争取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根据文物价值和保护现状,有步骤地对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以及尚未公布定级、但价值较高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维修保护工程。三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深入挖掘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层次分明、分类保护的非遗名录体系。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

(四)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不少于10次;到2020年,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争取达到全县总人口的28%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80%;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1.6平方米。二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特色共建”的工作新机制,做强优势项目,培育优秀苗子,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努力提高我县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力争在省、州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五)打造人才集聚、结构合理的文体干部队伍。文体队伍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的文体人才,有计划的对基层文体干部、业余文体骨干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和机制建设,形成文体建设合力。进一步加强对文体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文化建设和体育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和体育建设的良好氛围。配齐、配足相对固定的文化站专职人员,确保文化体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评估,建立科学的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大力提高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认真实施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完善“机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

(三)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品牌”、“一站一特色”的思路,创新基层文化工作,培树亮点,探索建立公开、均等、便利的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充分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馆功能作用以及乡镇文化站基础配套设施的作用;继续争取项目资金统筹,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和村组文化室、文体活动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力度,实现各乡镇拥有部颁标准的多功能综合文化站和标准灯光篮球场、每一个村委会有多功能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每个社区有1个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

(四)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县、乡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60小时,文化馆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图书馆每周开放不少于70小时,乡镇文化站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设置方便残障人士、老年人、少年儿童活动的区域和服务项目。二是开展文化培训。开展面向低学历人员的文化管理培训,县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培训50场以上,流动展览10次以上。力争实现全县农村群众人均每年阅读1本图书,每季度看1场戏,每月看1场电影,每半个月参加1次文体活动;每个村委会(社区)建成1个农家书屋和2支群众性业余演出队伍。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艺调演、各行业文艺汇演、民间歌舞乐展演、“大家乐”广场舞蹈比赛等文化活动。

(五)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文化体育项目资金及器材,支持全县文化建设和体育建设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将文化惠民资金按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文化工作运行经费,解决购书、送戏下乡、设备购置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农村文化队伍扶持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发展壮大,保护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的形式,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建设者的良好氛围。

(六)加大特色文化品牌培树力度。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大对左脚歌舞、彝族服饰、传统节庆等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继续办好左脚舞文化节。继续在县电视台等媒体开设专栏,定期制作播出牟定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民俗风情专题片,教唱左脚调、教跳左脚舞,不断提高左脚舞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认同感。二是尝试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左脚舞”文化课、推广左脚舞课间操,全面传承和推广左脚调、左脚舞,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三是充分发挥左脚舞表演队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打造优秀左脚舞民族文化精品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节目,为我县加快发展左脚舞民族文化营造声势。四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左脚舞文化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文化贸易的重要通道、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七)加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认真落实文物保护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力度,力争半数以上的州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和修缮。做好国家一、二级重点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展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彝族左脚舞”为重点的非遗保护工作,做好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八)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地轮训,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同时,加大对农村(社区)业余文艺队的扶持,探索建立业余文艺演出协会,健全业余文艺队自我约束、相互交流、评比奖励等长效机制。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文化志愿者制度,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学生及乡村文化积极分子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专兼职结合、各方广泛参与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格局。

(九)着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国民体质监测,努力做到就近就地健身;利用名人效应,切实开展多形式的邀请比赛;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社区体育、农村体育、晨晚练等方面规范管理、加强引导,切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以县老年体协为龙头,加强对各单项体育协会、街道社区、乡镇、村以及民间体育组织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继续抓好球类、太极拳、棋类、广场舞等项目,大力吸纳健身爱好者参与。承办和组织好全州性项目在我县的比赛;筹备组织参加州运会及省、州举办的各项运动项目比赛,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着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结合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推介具有优势的体育旅游招商项目,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

附件:牟定县“十三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表

牟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2017年4月7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