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调查统计采用全面统计调查的方法,真实反映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发展情况、农村宅基地利用和乡村治理现状,了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经统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农经调查统计是每年要开展的一项常规性工作,目前共涉及13套报表,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组织及资源情况、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情况,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社会化服务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管理情况、农民负担监测情况、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及乡村治理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因农经统计调查数据结果运用不够,部分乡镇、村(社区)对农经统计工作不重视,认为农经统计工作不重要,统计调查的数据没有作用,存在应付了事,调查统计的数据质量不高。
(二)无机构、无人员。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撤并,有的乡镇并入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有的乡镇并入经济发展办,工作难以统筹,大部分乡镇无专门负责农经统计工作的人员,或负责的人员承担多项工作,农经统计工作的时间精力得不到保障,一些乡镇农经工作难以开展。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乡镇负责农经调查人员经常变动,有的是“半路”接手,工作一时难以适应,缺乏农经统计工作的专业技能;在有的村(社区)负责农经统计工作的业务人员变动较快,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不足,农经统计工作跟不上节奏,统计上报时造成基础数据出入较大,数据五花八门,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统计要求变化,数据指标难以统一。近年来,在农经调查统计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乡镇、村在收集调查数据时标准难以统一,政策把握不清晰。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社会化服务、宅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变动,对统计的标准变化,工作要求也随之提高。
(五)培训不到位。按照分级培训的工作要求,乡镇对村(社区)业务人员培训不到位,培训的次数较少,许多村级业务人员业务水平滞后,难以满足农经调查统计工作要求。
(六)审核把关不严。部分乡镇对村级上报的数据审核把关不严格,每年统计的数据指标出入较大,上报的数据“打架”、不注重逻辑关系及衔接性,数据缺乏可参考性。
(七)无经费保障。近年来,在农经调查统计方面缺少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影响了工作培训及统计所需的办公用品。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保障农经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充实乡镇农经站工作力量,配备业务素质较强的人员参与农经调查统计工作,从面上提高农经调查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培训。一是加强乡镇、村(社区)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通过培训,让业务人员掌握政策标准、数据统计口径、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单位换算等要求;三是能否做好农经调查统计工作最重要的要有责任心,通过培训要增强参与农经调查统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参与业务人员的思想认识,确保调查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保障农经调查统计工作的经费,以满足培训、办公用品等需要。
(四)建立工作机制。一是各级要重视农经调查统计工作,要建立考核机制,要调动乡镇、村人员参与农经统计调查工作的积极性,不能被动应付;二是要建立“县级指导、乡镇落实、村级参与”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农经调查工作落实落细;三是要加快农经调查统计工作数据成果的运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消除各级干部认为农经调查统计数据“没用”的思想。 ( 牟定县农业农村局 杜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