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野生菌中毒防治

索引号:11532323MB1534477C-/2023-0721004 公文目录:科普教育 发文日期:2023年07月21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野生菌中毒防治

全球共报道食用菌2200余种、毒菌1000余种

 我国现在已知食用菌300多种、毒菌400余种

 研究表明我国剧毒菌种类有11种,包含鹅膏属

真菌8种,条盖盔孢伞、毒沟褶菌和亚稀褶红菇。

毒菌含毒成分比较复杂。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菌中;而一种毒菌可能含有多种毒素;或者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生长季节不同,毒素多少会有变化,还会有地区性的差异。

毒菌中毒往往因人而异,有的人对某种毒素敏感,而有的人则食之平安无事。

中毒反应还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食用习惯、加工方式、食量多少有关。     

一、野生菌中毒定义

      凡进食野生菌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

疾患定义为野生菌中毒。

二、野生菌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依据各种毒菌毒素对人体主要器官的侵害及临床表现,专家建议将中毒情况大致划分为7种类型:

     1、胃肠炎型

     2、神经精神型

     3、溶血型

     4、肝肾损害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

     5、光过敏性皮炎型

     6、横纹肌溶解型

一)胃肠炎型

       此型中毒潜伏期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无力。严重者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一般病程短,及时治疗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

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菌种类多,已知的有80余种。常见的有:毒红菇、毛头乳菇、窝柄黄乳菇、毒粉褶菌、褐盖粉褶菌、臭黄菇、白乳菇、喇叭菌、粉红丛枝菌、黄粘盖牛肝菌等。目前绝大多数毒素不详。有毒物质可能是类树脂物质、石炭酸、类甲酚化合物等。

二)神经精神型

      此型中毒的潜伏期为半小时至4小时,除有胃肠炎表现外,主要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为主的一些症状,表现最为复杂多变。病人产生幻觉、狂笑、手舞足蹈,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还可出现“小人国幻视症”,病人可幻视到高不过尺、形象离奇、性格活泼的小人,闭眼时幻觉更明显,此时病人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束手无策,尚可有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此型死亡甚少,无后遗症。

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菌有60多种。主要有:豹斑毒伞、毒蝇伞、小毒草蝇伞、褐云斑伞、柠檬黄伞、角鳞灰伞、裂丝盖伞、黄丝盖伞、大孢花褶伞、花褶伞、大花褶伞、古巴光盖伞、桔黄裸伞、小美牛肝菌、华丽牛肝菌、红网牛肝菌等。所含毒素多种多样,一般都是多种并存。发现最早的毒素是毒蝇碱,后又发现毒蝇母、蜡子树酸、麦斯卡松、白蘑酸和幻觉诱发物等。

(三)溶血型

     潜伏期612小时,初发病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12天后,由于鹿花菌素大量破坏红细胞而迅速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区疼痛、血红蛋白尿等。严重者出现心律不齐、谵妄、抽搐或昏迷,最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一般不高。引起此型中毒的约有10多种,最多见的是:鹿花菌、赭鹿花菌、褐鹿花菌。其毒素为鹿花菌素

(四)肝肾损害型

      大多数在食菌后10-24小时发病,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此类病人病程2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在菌中毒中,此型中毒最为严重,症状凶险,死亡率极高,占了菌子中毒死亡病例的90%以上。

1、潜伏期:624小时

2、胃肠炎期:病人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持续1

        2天后逐渐缓解。个别严重病人继胃肠炎症状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

3、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暂无其它明显症状和体征出

        现,给人痊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由肠道通过血液进入内脏器官与靶细胞结合,逐渐造成脏器实质性损害。不

   少病人和医生在此期间放松警惕、应引以为戒。

4、脏器损害期:暂无明显症状的12天“假愈”后,病人病

        情突然恶化,肝、肾、脑、心、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以肝、肾损害最为严重。病人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伴有恶心、头晕、嗜睡等症状,也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有呕血、咯血、鼻血、皮下和粘膜下出血。严重者出现少尿、尿闭或血尿、内出血,可发生肝 “急性黄色肝萎缩”样坏死、肾坏死的症状,出现呼吸和心力衰竭死亡。死亡率一般高达6090%,中毒程度较轻或经过积极救治疗有效者,可望进入恢复期。

5、恢复期:经过1-3周的治疗,中毒症状消失,肝功能逐渐好转而痊愈。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菌有近20种。主要有:毒伞、白毒伞、毛柄毒伞、鳞柄白毒伞、纹缘毒伞、秋盔孢伞、条盖盔孢伞、毒丝膜蕈、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等。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环肽结构式毒素,均属极毒。从作用机制来说,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肝细胞迅速坏死,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之受损害。这是导致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野生菌中毒的及时抢救

  (一)早发现 

     发现和抢救的早及处理得当,直接影响病势发展和预

     后的好坏。

  1.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2.有共同进食者已出现症状、未出现症状者也要就医

(二)早治疗

     . 催吐:鸡毛或手指刺激咽部,从而引起呕吐。也可服催吐药物引起呕吐。

    . 洗胃:发病8小时以内,无频繁恶心、呕吐者都

  应洗胃。

    . 导泻:误食8小时以后才发病,经催吐、洗胃后,病人体质较好者,可考虑导泻

.  不轻信传说“能使大蒜、银器、象牙筷变色的菌子有毒”、“生蛆虫食的菌子无毒”等等;

.  只吃你认识、曾经吃过的、有把握的菌子;

 3.   不吃过于幼小和老熟霉烂菌子;

 4.   烹调方法要得当,不凉拌吃菌子,不论炒吃还是烧汤,

        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5.   最好不要吃杂菌,控制进食量,不要连续吃;

 6.   进食菌子时最好不饮酒,饮酒会促进毒素吸收,加重中毒;有的菌子毒素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有毒物质;

7.   进食野生菌引起中毒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