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凤屯镇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文本

索引号:115323230151727375-/2022-1104006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2022年11月04日 主题词:十二五扶贫开发 文  号:无文号 成文日期:

凤屯镇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文本

我镇位于牟定县西部,东与共和镇相邻,南与楚雄市吕合镇接壤,西与南华县龙川镇相接,北与姚安县前场镇毗邻,是省级重点扶持贫困乡镇。按照楚雄州扶贫办《关于做好楚雄北部金沙江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的通知》和牟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牟定县金沙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凤屯镇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贫困人口为对象,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产业开发项目、科技培训,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全镇2011年至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编制本规划。

第 一章凤屯镇基本情况和镇情特点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牟定县西部,东与共和镇相邻,南与楚雄市吕合镇接壤,西与南华县龙川镇相接,北与姚安县前场镇毗邻。镇政府驻地飒马场距县城15公里,全镇辖9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06.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28亩,其中:水田14847亩,旱地7181亩。全镇总人口18749人,其中,彝族人口6956人,占总人口的37.1%。2006年末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4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1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实现地方财政自收收入214 万元,比上年增长28.1 %。

二、镇情特点

从地域上看,我镇具有三山两河,分迤片、外片、山区、半山区的特点。全镇有4个山区村委会、5个半山区村委会。境内分布着三峰山、歪头山、化佛山三座大山,以及紫甸河、河田河两条河流,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以上。从经济发展情况看,我镇是一个贫困落后的乡镇。2008年州统计局向社会公布的16项指标我镇全部排在全州乡镇50名以后,县统计局向社会公布的39项指标我镇除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占有水果、人均占有肉食、人均耕地面积4项指标靠前外,其余指标均排在中后。全镇境内无矿产资源,无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种植基地规模也不大。迤片4个山区村委会收入主要依靠烤烟、野生菌、核桃,外片5个半山区村委会收入主要依靠烤烟,猪、羊等畜产品。从思想观念上看,我镇群众观念落后,封闭保守,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科技的能力较差。突出表现为大春主要种稻谷、玉米,小春主要种豆子、麦子,养殖业主要以青饲料熟食为主。从发展基础上看,我镇基础薄弱。全镇8座小(二)型水库,其中7座带病运行,还有1500亩雷响田,沟渠破损较大,坝、沟与田地不配套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村委会、村民小组严重干旱缺水。

同时,我镇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潜力和优势:一是生态较好。全镇有林地22万亩。其中公益林15万亩,商品林7万亩。镇内森林覆盖率达71%,松茸等林下资源非常丰富 ;二是目前区位优势较好。牟楚公路穿境而过,外片4个村委会交通便利,镇政府驻地飒马场是牟定西大门,距县城仅15公里、距楚雄仅43公里,物流、信息流较快;三是促农增收的新亮点已经形成。核桃种植、速生丰产林、玫瑰种植、蔬菜种植、仔猪养殖等一些促农增收的新亮点已经形成并被大多数群众接受;四是撤乡建镇促进了迤外片沟通交流。撤乡建镇后迤外片的人员往来和信息交流进一步增强,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五是发展的基础逐步得到夯实。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达工程、机关办公区和飒马场小集镇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展的基础正逐步得到夯实;六是彝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风情浓郁。彝族老人舞、姑娘房、彝族民歌、彝族刺绣等彝族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七是团结干事,充满活力。我镇各项组织健全,干部作风扎实、团结干事、充满活力,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

第二章凤屯镇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

2001年以来,凤屯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抓住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为重点,狠抓重点扶持村建设、扶贫安居工程建设、扶贫温饱村建设、特困民族乡建设、小额信贷扶贫、易地开发扶贫、劳务输出、单位挂钩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2006年末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4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1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实现地方财政自收收入214 万元,比上年增长28.1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完成了腊湾重点扶持村建设。

(二)建成腊湾迤湾、凤屯张家2个扶贫温饱村。

(三)建成飒马场张家温康示范村。

(四)实施了凤屯特困民族乡扶贫综合开发。2003年至2004年,完成了凤屯特困民族乡扶贫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新开挖公路4条10350米,修公路挡墙60米,建桥2座;新建和整修小坝塘5座;建成拦河闸3座;修三面光沟渠5条7220米,输水洞子1件220米,建农田保护防洪墙2件166米;人饮工程3件安管5.62公里;坡改梯100亩;种植香精玫瑰300亩,亚麻500亩,种植核桃2330亩;发展仔猪养殖示范户198户;建成节能灶207眼;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班22期,培训群众6784人次。项目完成投资259.3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59.38万元)。项目建成增加蓄水21.5万立方米,增灌农田地610亩,改善灌溉农田地176亩,增加基本农田地100亩,解决了122户491人31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每年节约薪柴150吨,户均增加养畜2头,人均增加粮食50公斤,人均增加纯收入200元。

(五)完成省级扶贫整村推进29个州级扶贫整村推进5个。

(六)共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450万元。贷款覆盖9中心442个小组,扶持贫困户2103户,主要用于扶持养殖业和种植业。

(七)完成河节冲张合屯村、大平地村、王通河,牌坊米白村,龙丰团山村、搬毛冲村6个村财政产业扶贫项目。共引进良种“长撒”母猪228头、约克种公猪6头,改造猪厩舍3420m2/228户,举办商品猪养殖技术培训班10期813人次,印发《牟定县产业扶贫商品猪养殖技术手册》280本,制作“云南省产业扶贫商品猪养殖示范户”标志牌228块。

(八)扶贫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2001年来,凤屯镇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统一设立扶贫资金专户,扶贫资金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实行县级报账制。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多年来,从未发现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扶贫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九)扶贫机构和扶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加大,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扶贫办、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站,由镇长分管主抓,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代管,且配备了3-5名专职工作人员,人员上得到了较大保障,为新时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条件。

第三章凤屯镇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凤屯镇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闭塞等多位一体的民族集聚乡镇,总人口18749人,其中:彝族人口6956人,占总人口的37.1%,这些特点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财政十分困难,社会事业发展严重不足,自然灾害频繁,农村贫困面很大,导致这个庞大的扶贫系统开发工程存在诸多困难,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自然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我镇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乡镇,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外片较迤片相比植被较差、生态环境恶劣,干旱缺水严重;迤片地处高寒冷凉地带,山高坡陡、箐深水冷、田高水低,水资源难于利用。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区面积比例较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较高,加之我镇经济十分困难,多年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脆弱。境内的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长期得不到维修,带病运行,有的已不能发挥效益。有60个自然村2537人1665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虽然有88个自然村通了公路,但等级低,质量差,常常是“晴通雨阻”,有1个自然村没有挖通进村公路,大部分村寨远离公路,仍未改变“人背马驮”的困境,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十分困难。2007年底,全镇9个行政村有6个为贫困行政村,占行政村的665.6%;89个自然村有50个为20户以上的贫困自然村,占自然村的56%;4260户18111人农业人口中有2808户12276人为贫困户,占农业人口的67.8%,其中,年人均纯收在785元以下的有1508户6201人,占农业人口的34.2%,年人均纯收入在786元至1067元的有1300户6075人,占农业人口的33.5%,贫困程度还相当深,扶贫任务还相当艰巨。

—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较低。目前,我镇共有劳动力0人,初中以上文化0人,小学文化0人,小学文化占劳动力总数的0%,所占比例较大,致使劳动者素质较低,知识贫乏,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和商品意识,思想不解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低,加之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发展滞后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地方财政困难,农业投入不足。

我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无工业园区,财政自身收入不足,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地方无力投资建设,导致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返贫率高。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地震、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加之过去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大多数是低标准的脱贫,因灾、因病、因子女就学等返贫率极高。

—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业规模小而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专业化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仅生产原料型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带动乏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物价指数增长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的增收渠道少,经济收入增长速度减慢。

第四章扶贫开发规划的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思路

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解决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人的脱贫问题作为扶贫重点,以“大扶贫、大整合、大投入”为工作抓手,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到村到户、综合治理;坚持项目配套、部门联动、齐抓共建、高效开发;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治贫治本、持续开发;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产业突破、整村推进;坚持强化基础、建好班子、打牢载体、增强服务;坚持探索创新、典型示范、连片开发、区域推进。以整村推进为载体,整乡推进与大片区开发和小片区开发相结合,突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社会公益事业、安居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群众大力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奋斗目标

努力实现扶贫开发“988”基本目标,即:农户实现“9有”、自然村实现“8有”、行政村实现“8有”。

(一)农户“9有”

l、有一套安全美观的住房;

2、有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

3、有一口沼气池或节能灶;

4、有一个卫生厕和新式畜厩;

5、入均有l亩以上保浇保灌的基本农田地;

6、人均有l亩以上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

7、年人均有I头(只)商品畜出售;

8、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9、年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温饱标准。

(二)自然村“8有”

1、有进村入组的简易公路;

2、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有硬化的村内道路;

4、有进村入户的生产生活用电;

5、有一块硬化的活动场地或活动室;

6、有广播电视、电话信号覆盖;

7、有一批劳动力接受培训实现转移;

8、有一批会经营懂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三)行政村“8有”

1、有特色优势产业;

2、有产业协会和村级互助资金组织;

3、有通畅的进村公路;

4、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5、有科技文化活动场地;

6、有合格的办公房、卫生室和村医、兽医;

7、有一所设施完善的小学;

8、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

三、主要任务

围绕“988’建设目标,从2011年到2015年,重点实施好以下项目:

(一)产业开发项目:发展核桃0万亩,发展母猪养殖户4.5头;

(二)基础设施项目:村间道路硬化0公里,整修扩建小坝塘0个,修建“三面光”沟渠0公里,建人饮工程0件安管,架桥0座;

(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村民科技文化活动室0个;

(四)易地扶贫项目:插花搬迁7120人;

(五)科技培训项目:培训0万人次。

第五章 扶贫开发项目投资计划

2011年:计划总投资174480万元,其中:省、州补助109790万元,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23890万元,贴息贷款4080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

2012年:计划总投资116727.5万元,其中:省、州补助70685万元,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15242.5万元,贴息贷款3080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

2013年:计划总投资57752.5万元,其中:省、州补助39105万元,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8647.5万元,贴息贷款1000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

2014年:计划总投资 万元 计划实施项目:

2015年:计划总投资 万元 计划实施项目:

第六章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度。按照中央“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局”和“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村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根据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制定辖区内扶贫开发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逐项分解到每个村。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乡(镇) 包村,县级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的定点扶贫挂钩责任制。严格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层层抓落实。建立并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考核办法,把解决温饱的进程、返贫率的高低、经济发展的快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情况、帮扶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扩大民主管理范围,实行公选扶贫开发项目制度,贫困村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等项目的选择,要由贫困村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经群众集体评议讨论表决确定。

─强化部门工作职责,整合资金合力攻坚。县级各部门要按工作职能,把涉及扶贫开发的项目纳入行业部门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对贫困地区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围绕村级规划整合资金,充分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共同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建立督促部门落实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部门进行考核奖惩。产业扶贫项目由扶贫、农业、林业、科技部门负责;科技扶贫由科技、农业、扶贫、财政等部门负责;易地扶贫开发由扶贫、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贫困村道路建设项目由交通、扶贫、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项目由水利、扶贫、发展和改革等部门负责;通电项目由水利、电力部门负责;沼气池、节柴改灶建设项目由林业、农业、科技部门负责;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就业项目由扶贫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贫困村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由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负责。

─加强对扶贫开发政策执行的督查和绩效监管考核。建立工作交叉检查和工作交流制度,加强对各乡镇、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执行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对扶贫开发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实行政策上的鼓励、资金分配上的倾斜;对搞得不好的地方,进行通报批评。完善项目和资金的公告公示制度,认真执行项目招(议)标制度、物资采购制度、资金报账制度、项目验收制度,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拖欠、挤占和改变资金用途。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坚持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和督查,牢固建立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防线。建立扶贫开发工作考评与验收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统计监测网络系统,对扶贫开发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跟踪分析、监测,及时准确反映贫困状况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制定武定县扶贫开发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保扶贫开发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切实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力戒浮夸,多搞服务,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和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上;坚持群众路线,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从纪律上尊重农民的意愿,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基层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