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江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索引号:11532323015172710D-/2021-0301009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2021年03月01日 主题词:江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文  号:无文号 成文日期:2021年03月01日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5年。在此期间,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国家、省、州、县各级重大战略的安排部署对江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如何更加聚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力加快产业发展,夯实全镇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困难群众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成果;就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从空间和时间上合理布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为新时代江坡高质量跨越发展明确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持续推动全镇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最终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据牟定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精神,结合江坡实际编制《《江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纲要简要说明今后5年江坡发展的方向及布局,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引导规范发展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根本遵循,是政府履行经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凝聚全镇人民智慧和力量,建设美丽江坡的行动纲领。

纲要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展现全面小康社会

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十三五”,江坡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沉着应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艰巨而光荣的脱贫攻坚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和省州县党委决策部署,克服了市场低迷、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国际、国内复杂局面以及多年干旱、“9·30”洪涝灾害、冰雹低温极端气候的影响,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提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巩固和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节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到202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年均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7亿元,年均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平均增长20%;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16.26元,年均增长10.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烟传统产业稳步增长,畜牧、蔬菜产业逐步壮大,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江红李产业成效凸显,种植李子7500亩,成功举办首届李子文化旅游节,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民族、民俗和旅游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种植以三七、白芨、党参、云木香等为主的中药材35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业初具规模。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5年来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亩,修建农田灌溉沟渠2100米。总投资5400万元的小土锅箐小(一)型水库顺利完工,实施了17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库塘蓄水360万方,完成五小水利工程47件,龙川河三期治理项目顺利完工。完成通村公路硬化项目7.5公里,实施乡村道路安全防护栏建设30.35公里,江高线10千伏输电线路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重大工程稳步推进。楚姚、昆楚大高速公路江坡段征地3049.1亩,兑付征地补偿资金6463.81万元;滇中引水工程江坡段完成土地征占1789亩,兑现补偿资金2869万元;黄龙山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征占48.84亩,兑现补偿资金19.57万元;云盘山公墓建设用地征占8.62亩,兑现补偿资金17.998万元;江坡敬老院改扩建项目征占土地5.06亩;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征占2.31亩,兑现补偿资金10.63万元;加油站建设用地征占7.05亩,兑现补偿资金26.13万元;小土锅箐小(一)型水库建设用地征占189.45亩,兑现补偿资金365万元;龙川河三期治理用地征占205.6亩,兑现补偿资金25万元。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化解征地矛盾纠纷,项目工程扎实推进。

第二节 脱贫攻坚取得新胜利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抓住“安居、增收、保障”三大重点,举全镇之力打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攻坚战,实现2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2个贫困巩固提升村、1个深度贫困行政村整体脱贫出列,431户1395人脱贫出列,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一是抓实产业扶贫。围绕“212”产业发展思路,科学编制产业扶贫规划,通过招商引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培强做大全镇增收产业。通过资金整合、项目争取,带动全镇李子、花椒、中药材、畜牧、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建成产业扶贫车间2个,受益贫困人口85人。二是抓实就业扶贫。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力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通过“五清”工作、农村劳动力“两本台账”动态管理及公益性岗位倾斜贫困劳动力等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加就业。三是抓实安居扶贫。实施进城安置、集中安置、就地安置、危房改造等工程,建成易地扶贫中心村搬迁安置点2个,99户340人实现搬迁安置,186户666人圆了“安居梦”。四是抓实生态扶贫。累计实施退耕还林 亩,累计兑现生态公益林补贴235.44万元,草原生态补贴209.38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127人次,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政策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五是抓实教育扶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控辍保学达标。贫困人口教育补助大幅提高,捐资助学渠道不断拓宽,全面消除因贫辍学、因学返贫现象。六是抓实健康扶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互助全覆盖,报销比例达90%,农村家庭医生签约100%。

第三节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投资0.88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5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215件、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22件、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5件、移民后扶项目11件、沪滇扶贫协作项目8件;投资75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2850人受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5个。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以上。兑现惠农补助资金9.97亿元。全面完成13个村级规范化办公场所,实现村干部集中坐班办公,群众办事更加方便、透明、快捷,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宜居生态环境持续提升。5年来共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2300万亩,实施1万公顷天然林封育,实施森林抚育200公顷,森林面积净增534.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尾矿坝等工业“三废”得到有效治理。辖区内重点工程项目与生态保护效益并重,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垃圾收储、清运、处理等设施不断完善,宜居环境大幅改善。

——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巩固。以全面履行政府责任,依法行使公权力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政府创建持续开展。以会学法、以案释法、综合执法等试点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权力运行更加规范。积极主动应对各类灾情险情,应急处突和抢险救援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平安江坡、禁毒防艾成果持续巩固。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信访积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节 全面小康踏上新征程

“十三五”以来的不懈努力为江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的不断探索为江坡镇乡村振兴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是必须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结合镇情,用开放的思想理清发展思路,用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蓝图,把想干的事情一件件抓好抓实,只有不断地思谋,才能激发各方面的内生动力促进大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要认真分析镇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人、财、物配置,培强壮大本地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必须想千方设百计突破基础设施制约瓶颈,集中力量加快交通、水利、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是必须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依法依规用权。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们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善于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孕育先机,集中精力,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赶超比拼,奋勇前进。

第一节 外部环境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向好的根本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以现代科技创新、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为增长点,以信息物流、高端服务业为支撑,以流域化、系统化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措施,加快纵深发展。这些深层次的变化将逐步传导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消费、技术、成本、供需、基建、生态、民生等问题。

从省、州来看: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逐步推进,世界一流“三张牌”将大力打造,“滇中崛起、沿边开发、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全州“1133”行动将深入实施,滇中区位优势将逐步放大。

从县内看:牟定高原特色农业打造卓有成效,“绿色食品”发展即将放大,融入楚雄滇中经济圈建设将逐步加强,“石油”、“粮食”国家储备基地将落地牟定,全国50个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加紧推进,滇中物流枢纽着手规划建设,全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发优势得到凸显。

第二节 内部要素

——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江坡地处牟定的南大门,东接广通南连楚雄,发展的区位优势比较突出,一山孕育三河纵贯全境、地处龙川河下游的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楚姚、昆楚大、牟元高速的相继建成以及滇中引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增强了全镇发展的承载能力。“十四五”期间江坡镇被州级锁定为滇中城市群建设多点支撑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乡镇之一;县物流枢纽中心初步选址江坡镇;全镇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的大门即将开启。

——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十三五”期间江坡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实力日益雄厚,林果、药材、畜牧、蔬菜等产业发展迅速,为全镇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要素保障有力。江坡镇土地资源富饶,聚坝区、半山区、山区的立体空间优势明显;以土地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初步完成;江坡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传统的“打工经济”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打工志士回乡创业的热情高涨。

第三节 发展机遇

“十四五”期间是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叠加的机遇期,“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数字中国、循环经济、“两新一重”建设、补短板项目、城乡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将对江坡镇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政策叠加带来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从国家层面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国家、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出台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蓝图,而且从科学推动乡村振兴、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基层组织等方面统筹发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新时代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将对江坡镇的发展带来红利。

——战略部署带来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为“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理清了思路、确定了目标,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破解瓶颈制约、布局重点项目提出了改革、保障等应对之策;“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重大战略为全县及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区域经济、推进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科技兴国、人才强国、驱动创新、数字中国等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互联网+”、“5G+”和各种电商平台的发展让农副产品的流通、融入市场步入快车道,增强了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推进将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支持。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带来的机遇。“绿色能源”牌为清洁能源的利用、再生资源的开发、农村电网改造等提供遵循;“绿色食品”牌为有机食品基地、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高原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健康生活目的”牌为我们发展新型农村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养生养老、特色小镇、康养小镇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过去五年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十三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基础日益雄厚,江红李、中药材、特色蔬菜、畜牧业等迅速发展,“万亩果园、万亩菜园、万亩中药材”的产业格局持续壮大,“李子名镇”“白酒之乡”产业品牌不断升级,为今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楚姚、昆楚大高速公路过境江坡,让全镇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融入“楚元经济带”和“姚广经济带”的条件更加成熟,便捷的交通优势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四节 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是经济下行国家财政收入将出现下降,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支出空间会受到公共财政收入不足的限制;二是经济增速下降、国内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因素影响农民工就业,农民经济收入将大幅减少。三是城镇化进程较“十三五”期间有所减缓,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务工人员返乡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加大,农村适度规模经营放缓。四是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乡间户与户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公平感、幸福感、尊严感等得不到充分满足。

——内部“短板、弱项”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是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支柱产业单一,三产融合发展关联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的吸附力、聚合度、附加值不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困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滞后,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综合交通建设总量不足,公路路网建设不均衡,通达程度弱,出镇路网建设短板趋势明显,偏远地区出行难、运输难依然突出;三是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四是重点领域发展任务艰巨,脱贫成效巩固仍需发力,深度贫困村组群众致富较为困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地方群众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生态环境修复及河道治理任务仍然繁重。

第三章 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县决策部署,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明确“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底线思维和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全面贯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条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贯彻科教兴镇、人才兴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开放思想促进江坡镇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与人民想在一起,不断造福于民,持续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伟大的事业凝聚不竭的力量和源泉。

——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理清发展思路,构建形成新的发展动能,通过不断地创新来突破制约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引领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激发斗志,锐意进取,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聚焦江红李、特色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着力“稳传统、培特色、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在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的同时,综合平衡、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做到十指弹琴不变调,兼顾长短、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坚持持续发展原则。科学把握地区差异,分析发展优势,在体现特色产业、谋划发展项目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提升,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全镇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地区经济保持较好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长的总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人均纯收入有较大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于全县平均水平;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融入全州“滇中经济圈”发展定位更加突出;现代化农业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生产体系基本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成效显著;交通、水利、物流、信息等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高,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展现,“乡愁”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江坡达到全新水平,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体现。

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力争年平均增长8%以上,达11.78亿元,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达16292.41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经济增长的总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现代农业基础、体系初步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第五章 发展布局

按照省、州各级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围绕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发展目标,结合江坡实际,提出全镇经济发展布局为:“依三河、壮三产”,着力构建“一核四区一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万亩果园、万亩菜园、万亩中药材基地”片区体系,在巩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托招商引资和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动员农户发展粉杆青菜、冬早蚕豆、青豌豆等特色蔬菜种植。依托医药企业,发展续断、迷迭香、三七、云木香等中药材种植。围绕“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圣谷食品加工企业,动员大户和贫困群众发展江红李种植,打造“李子名镇”。依托正兴集团,支持企业技改扩建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喜鹊窝”酒业,重塑“名酒之乡”。依托龙排、乐利冲特色经济林果种植,以休闲、度假、观光、采摘为内容,打好乡村旅游牌。

第一节 构建“依三河、壮三产”发展格局

遵循全镇综合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客观规律,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合理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实现镇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滇中崛起”和州委、州政府的“多点支撑、廊带联动、一体发展”及县委、县政府的“一核、两带、四片区”的生产空间布局,结合江坡镇一山孕育三河,三河纵贯全境,土壤肥沃,地域特色明显,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突出,提出“依三河,壮三产”的总体布局,依靠大小力歪河、喜鹊窝河、龙川河的自然资源禀赋,要着力培育我镇有基础优势的江红李、中药材和特色蔬菜产业。

第二节 着力打造“一核四区一基地”

——一核:以聚商机、提人气、激发“乡街子”活力为抓手,以改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楚元高速在江坡开设路口为契机,科学规划集镇发展用地,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集镇发展功能,初步形成以龙排集镇为中心,辐射江坡大村、龙排大村、沙罗镇村的集镇发展群,扩大集镇规模。不断挖掘整理“六月六民族风情”、“江坡历史文化”、“大石门传说”、“苗寨九条沟”等民间文化,夯实集镇文化底蕴,借助江坡大村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沙罗镇、熊家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和龙川河治理等项目工程,打造具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的特色小镇。

——四区:即工业物流示范区、特色养殖示范区、特色果蔬种植区、旅游观光展示区。主动融入州、县发展格局,配合完成县级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园区优势,找准融入县级物流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建设滇中物流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种养+、农工贸、产供销”的有效衔接,大力培育发展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利用生产环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充分利用国家级油菜科技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油菜制种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外资外企,依托土壤、水源、气候等独特优势,发展大粒蚕豆、粉杆青菜、豌豆等特色蔬菜种植;利用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分配环节有效带动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利用消费环节促进周边村组的服务业、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基地:即中药材种植基地。深入与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合作机制,搭建科研平台,增建“专家工作站”,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发展。依托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云南地道中药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白芨、三七、迷迭香等中药材种植,着力打造江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第六章 发展重点

第一节 兴产业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正所谓“产业兴则百业兴”,每发展好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户持续增收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江坡结合自身优势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思路:巩固传统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业态。

——巩固传统产业。江坡镇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粮食、烤烟和畜牧业三大产业支撑,要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省、州县扶持政策,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发展畜牧业。突出资源优势,重点布局米村、高家、和平、者普发展黑山羊规模化养殖达20000只。围绕高平、米村、普村、丰乐、乐利冲、和平现有6户生猪养殖户适度扩建到年出栏达3万头养殖规模,以高平、江坡为重点发展鸡、鸭、鹅养殖,年出栏50000只。通过各项措施的保障,力争到2025年全镇畜牧业产值突破1亿元。

——打造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原则,依托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产业发展。一是走“龙头企业+特色果蔬”发展路子,加快以李子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以现有7500亩李子为基础,科学规划扩展至10000亩以上,依托圣谷食品有限公司加大加工型品种的种植力度,依托鲜果市场引导种植农户实施科技种植,加强管理,持续办好“江坡李子文化旅游节”,着力打造“李子名镇”,引领江坡镇林果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围绕“大健康”产业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着重培育三七、白芨、迷迭香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江坡林地资源丰富、林地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优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0000亩以上,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成为我镇重要产业。三是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依托龙川河建设绿色蔬菜长廊,利用达标排放水源,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种植,以高平、龙排、江坡为核心引进资金雄厚、具有高科技农业种植基础的企业,打造全州“菜篮子”工程长廊。支持米村、普村一带农户发展种植“长寿仁”豌豆,在高平、民乐、丰乐地区种植“大粒蚕豆”。依托柜山、乐利冲、高平坡耕地优势,保护、挖掘、种植原生态老品种青早豌豆、蚕豆,着力为贫困村组寻找一条致富的老牌新产业。通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山区与半山区两条腿走路的蔬菜产业格局,力争特色蔬菜种植年均稳定在20000亩左右。四是发展特色花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规模种植大户,盘活丰乐、民乐、高平、龙排、江坡等村闲置土地,发展以鲜切花、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提高土地产业率,增加群众收入。

——培育新兴农业。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领产业发展。农村新业态的主要内容涵盖三产融合、智慧农业、互联网“5G+”、“农业+”等。未来5年加快镇村两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农户利用互联网交易自产产品。积极探索“农业+”、“5G+”等互联网产业新业态,逐步将江坡镇打造成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示范乡镇。依托河道治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着力把喜鹊窝河建设成为聚湿地、灌溉、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打造“游喜鹊窝河、品天下美酒”休闲观光打卡点。打造“畅游花谷,尝尽美味果脯”的品牌,持续办好江坡镇李子文化旅游节,实现江坡三产融合新业态。

——打造示范工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鼓励镇内加工型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企业以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支撑,以农村改革和创业创新为引领带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围绕“名酒制造、果脯加工、腐乳生产”为代表的江坡工业经济发展,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实施技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充分利用江坡高速路网建设的有利条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推进滇中物流枢纽和黄龙山工业园区建设;利用蕨菜山优美的自然资源条件,做好开发项目前期工作逐步推动“楚雄后花园”、森林康养、休闲旅游、户外运动等项目建设带动蕨菜山的开发。实施人才战略计划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二节 夯基础

坚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化科学的基础上,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来装备农业,用现代化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实现机械化、科学化、产业化、信息化、可持续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江坡今后5年的重点工作:

——田网建设:按“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治水改土并重,“十四五”期间重点围绕龙川河周边包括丰乐、高平、江坡、龙排、普村、米村实施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实施土地整形,机耕路修建、硬化,沟渠、管网建设等配套设施。

——水网建设:以水源点为支撑,以库库通为纽带,以新建、扩建小(一)型水库为重点,实施一批沟渠、管网建设,依托除险加固、清淤扩容工程项目,改建、扩建一批小(二)型水库,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泵站,力争大力歪水库动工兴建,形成五纵三横的立体水网,解决江坡农业发展用水短板。

——路网建设:以楚姚、昆楚大、牟元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牟定南大门,以龙排集镇为中心,建设辐射东、西、南、北通道,打造镇域便捷路网。完善农村公路主体责任和管护机制,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管理活力,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推进边远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镇自然村村组公路通达100%,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注重围绕高家、乐利冲村委会加快出镇路网建设,加快融入楚雄滇中城市群建设。

——电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推进农村智慧电网建设,转变服务职能,统筹协调好经营主体、企业、种养殖农场等产业

发展用电需求。

——互联网建设:协调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地区4G网络覆盖,争取到2025年5G网络覆盖全镇村委会驻地,推进网络扩容,推动家庭宽带接入普及,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推动互联网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让群众共享网络发展带来的成果。

第三节 惠民生

发展的初衷就是不断改善民生,把民生问题作为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公共文化生活、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着力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拓展转移就业渠道,实现增收持续稳定。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推广种植、养殖科技措施力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镇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有针对性加大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重点以贫困户、边缘户等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为导向,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持续巩固“两基”成果。不断优化教学点布局,鼓励私立学前教育办学或合作办学,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用地;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激发教师活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持续巩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解决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上学问题,确保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以上;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以保民生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着力点、落脚点,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完善和规范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审批程序,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覆盖城乡居民领域各类困难人群。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惠民补贴等公示制度,足额、准时发放政府转移性支付资金。完善医疗保障体制,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支持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做好健康扶贫签约制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营造全民参保氛围,持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进农村人口重病、慢性病复诊纳入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保障的建档立卡、重大疾病兜底保障的政策,切实解决医疗救助托底保障问题,解决好残疾人士的医疗保障补助问题,让“残”有所依,消除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现象,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加强卫生理念教育,逐步推进治病向防病转变;抓好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重点加强辖区艾滋病防控管理工作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村级公共休闲场所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30户以上自然村普及健身活动场地。

——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打造江坡特色文化。深入落实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民族共有家庭精神,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民族团结示范村。持续繁荣民族文化产业,不断整理、挖掘镇域优秀文化,着力打造大江坡历史文化、大石门民间传说、九寨沟苗族文化、江坡“六月六”等江坡特色文化;支持民间各种表演队的健康发展,鼓励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渗透传。

第四节 治环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推进以天然林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统筹森林防火措施的落实,有效处置和预防森林火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协调推进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完成营造林1.5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0.8万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原综合治理,实施大小力歪河、喜鹊窝河综合治理,改善河流湿地功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受损土地生态功能修复工程,重点做好东北片区(乐利冲、高平、柜山)生态脆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柜山废弃矿山土地生态修复项目。

——持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打造宜居乡村示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进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措施,完善垃圾处理厂、中转站建设;继续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圈养生畜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5个以上“两污”治理示范村,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扎实有序推进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生产生活氛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村示范创建、农田建设、河道治理、农村道路交通等项目,逐步改善村组道路、村间道路、农村电网、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统筹村庄发展、产业建设、住房用地、农田保护、公共设施等需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盘活闲置用地,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综合提升乡村风貌。

第五节 拓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防止发生返贫现象。

——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按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措施、不摘监管的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帮扶力量的总体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专项行动”的落实,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

——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帮扶工作,继续抓好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围绕种植、养殖重点发展李子、中药材、肉牛、黑山羊生猪等特色农产品,拓宽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发、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构建产业帮扶链条;结合我镇劳动力素质和市场需求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拓展省内外劳务市场,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其他造林工程项目,通过参与项目实施和聘用护林员等形式实现生态扶贫,争取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机制,建立精准监测机制,织牢临时救助网。设立村级监测员,负责辖区内脱贫户、边缘户动态管理监测,防止各类原因致贫返贫。

第六节 踏征程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乡村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基础设施、美丽乡村、乡村人才培育、乡风文明建设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山水林路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垃圾、污水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建立公益性建设投入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尚,围绕“农村人愿意住、城里人喜欢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目标,建设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风尚美的宜居美丽示范村。力争到2025年,全镇在乡村振兴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努力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典范。

——特色产业有成效。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做好“绿色、特色、生态”三篇文章,投入物力、人力、财力打造优势产业,培强做大高原特色农业新优势,构建我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全镇农村种植业发展,着重围绕前期发展基础好的“李子、中药材、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下功夫。健全和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理顺政府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的种植、管理措施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企业实施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扩展外延、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吸附能力。

——三产融合有路子。新时代下,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是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和主动融入省、州、县发展的新路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是打造产业发展新业态的新途径。要规划论证一批具有产业发展基础、有自然资源优势、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地方,形成集体闲观光、采摘、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带;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逐步推动蕨菜山旅游开发;围绕县物流枢纽的建设,加快规划周边村庄统筹服务业发展。

——环境整治有提升。持续抓好“厕所革命”,逐步消除农村旱厕,开展人畜粪便分离处置和利用;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健全垃圾收储运输处置机制,改造提升村容村貌,逐步清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动村间绿化美化,引导推进庭院环境美化。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推进村庄规划实施,统筹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加强乡村风貌的整体管控,大力宣传民房单体个性设计,融入民族风格,注重传统村落、特色村落、资源性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围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产业发展有保障、乡风文明有基础、基层治理有成效。

——人才培育有进展。树立科技兴镇、人才强镇思想,强化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等各个方面的支撑作用。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整合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新型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优化环境,着力发掘、培育一批乡土人才,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以院带站,以站带面,推进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能力,畅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渠道,鼓励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第七节 抓治理

乡村治理必须坚持上下齐抓共管,各部门履职尽责的原则,从源头抓,着实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建成乡村治理体系。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完善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和畅通人民意志诉求渠道;持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激发人民创造力;加强各类法律条例的贯彻落实,用法律制度保障实施;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强化权利监督,理顺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监督,推行村级一事一议制度,保证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施以民法典为主要内容的“八五”普法;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落实责任,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一批重点村庄电子监控建设项目,继续实施“邻里守望”工程,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巩固乡村保障要素。采取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落实经营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食品药品属地管理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认真做好地震、气象、地质防灾减灾等工作,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原则,以居住安全、出行平安和人民满意为最高目标,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建设平安江坡。

第八节 强能力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巩固小康社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保障。

——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按照“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要求,完善法治政府制度体系。加快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和政策宣传解读,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继续抓好委托执法试点工作,推进各项执法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创新驱动,在发展困难时找出路、开新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发展经济、治理乡村的专业化水平;鼓励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争做改革创新的开路人和跨越精神的提振者。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对懒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责任追究。

——建设廉洁型政府。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纪律规定,做遵规守纪的模范,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七章 实施保障

第一节 组织保障

《江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今后江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全镇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凝聚而成的宏伟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面对新征程,围绕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慧,注重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的认识,增强发展的担当精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镇干部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要有以上率下、亲力亲为、心无旁骛的工作作风,着力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增强发展的责任意识,与当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活动相结合,坚持埋头苦干,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深入谋划思考,切实俯下身子,深入学习调研,认准看清当前发展形式,找准工作定位和切入点;细化工作任务,列出施工图、作战图、路线图,拿出贯彻落实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严格督查、检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确保高效推进。

强化《纲要》目标任务的责任落实,把抓党建与抓经济工作相结合,确保《纲要》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层层传导责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组织的“领头羊”“主心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勤致富的内生动力。

第二节 人才保障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采取务实管用的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树立“一日无为、寝食难安”的危机意识,树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进取意识,树立“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责任意识。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一是建设党政人才队伍。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干事、勇于担当创新、勤政廉洁、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围绕乡村振兴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着力建设适应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四是建设技能人才队伍。围绕产业新业态,以“信息化+”、“互联网+”、“农业+”技能为核心,建设一支适应推进新型产业化和融入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

——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要扎实抓好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对个人修养、领导能力、法律知识等培训,落实职务、职级晋升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重点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服务能力等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学提高技术能力。加强村组干部的服务能力培训,健全考评机制,落实村级奖惩激励机制。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健全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落实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第三节 措施保障

——落实科技措施。把“科技”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聚焦“农田、农机、农技”,推进农业科技化、水利化、机械化、生态化、信息化和标准化。一是要加强科技措施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完善推广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技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抢占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阵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持续合作,扎实推进我镇“专家工作站”建设,实现科研成果供需方直接对接;四是要加大对乡土专家、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逐步形成“专家+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广模式;五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立信息技术服务团队,搭建聚政策解读、技术咨询、问题解答、办理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突出项目支撑。树立谋项目就是谋发展思想,提高项目对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基础设施等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项目。完善组织实施、监督问效机制,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发挥效益。

——强化资源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全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推进政府效能改革,释放政策性资源能量;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推动土地“三权分立”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四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厂,推动合作组织及本土企业健康发展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