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牟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增加农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四个精准”,着力在乡村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帮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保障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四轮驱动”的农民增收新格局,推动全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40元,同比增长7.9%,增速排名全州第二、全省第六名;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2013年的3.83:1缩小到2022年的3.03:1。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1元,同比增长7.8%。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突出“定位”精准,一户一产抓产业促农增收。始终把发展产业带动增收作为长远之计,坚定不移培植增收致富产业。围绕“2+8”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即:粮油生产、现代烟草两大基础产业,“8”即:腐乳、生猪、肉牛、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和食用菌八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牟定腐乳、优质稻米、牟定菜油、圣谷果脯、葛根食品、彝家火腿”六大土特产品,打造一批“土字号”品牌。着力在乡村产业特色化、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全县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8万亩、烟叶4.38万亩,建设新桥万头肉牛无疫养殖园区,发放肉牛养殖贷款1.47亿元,建设肉牛养殖村集体牛场6个、专业村组13个、集中饲养点22个。
(二)突出“服务”精准,一人一技抓就业促农增收。深化拓展“533”就业帮扶模式,促进更多有条件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牟定匠人之乡传统优势,发扬“勤学勤劳、创业创造”的牟定精神,突出建工、保安、彝绣、家政服务、特色种植和畜禽养殖6个培训重点,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劳动技能培训,着力打造牟定劳务品牌,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创业培训300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12个。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11.47万人中8.7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转移就业率76.29%。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13万人,占24.35%,省内州外转移就业2.49万人,占28.45%,州内转移就业4.13万人,占总人数47.2%。
(三)突出“目标”精准,五不空闲抓资源促农增收。组织动员家家户户做到人、地、山、房、水等“五不空闲”,全面掀起产业发展热潮,辐射带动县、乡、村、组、户的产业发展,种好植物、养好动物、生产百物,培强壮大农业产业。发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作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有发展条件及意愿的脱贫户和农村低收入家庭联结到产业链上,让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全县共流转土地5.2万亩,实现土地租金收入4281万元。
(四)突出“效益”精准,落实政策抓保障促农增收。坚持把保障群众的政策红利作为增加收入的有效补充,织牢兜底保障网。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用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兜底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涉农政策,全年发放脱贫人口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956.63万元。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的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全县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842.64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农村居民农业经营性收入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农村经营收入主要为种养殖业,受不确定性因素如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农资价格上涨等影响较大。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少,产业链条较短,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是紧扣粮食安全促增收。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增粮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1万吨以上。二是做好“土特产”文章促增收。立足牟定乡村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依托牟定“工匠名乡”百匠俱全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牟定腐乳、优质稻米、牟定菜油、圣谷果脯、葛根食品、彝家火腿”六大土特产品,打造一批“土字号”品牌。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立足牟定乡村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等稀缺资源,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由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四是市场主体带动促增收。认真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力抓好市场主体培育,经过三年的努力,确保全县市场主体突破2万户。五是全民创业创造促增收。全面落实人力、土地、山林、房屋、水利“五不空闲”措施,紧扣“养好动物、种好植物、三产融合”的工作理念,全面掀起“一人一技”为基础的“一户一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乡村产业发展热潮,做到家家有恒产、户户有产业。六是扩大转移就业促增收。发挥牟定“匠人之乡”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