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属学校、各民办幼儿园:
现将《牟定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牟定县教育体育局
2022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牟定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上级有关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新时代德育工作,打造我县中小学高品质德育,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坚持“六育”并举,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
二、根本任务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牢牢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注重开展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三、工作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二)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不抽烟、不喝酒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三)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四)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工作重点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政治引领。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突出政治引领,加强思想武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准确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远大理想,锤炼高尚品格。深入开展党史、爱国主义、国情、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法治、诚信、文明礼仪等教育。
(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落实“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及时表彰校园好人好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
(三)切实加强时事政治教育。把时政教育内容融合到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和国旗下演讲、班(团、队)会活动中。在校园醒目位置开设时政宣传栏,及时刊登国内外重大新闻、社会重大事件等,时政宣传内容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在学生上下学、就餐等时段,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及电子屏幕等形式播放时政新闻。
(四)坚持“六育”并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育并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尊、敬人、乐观、执着”品质和“爱国守法、文明礼让、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劳节俭、好学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德行的现代公民。
五、工作举措
(一)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1.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
(1)各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专栏,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以“爱国从我做起”、“今天我们该如何爱国”、“要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习惯”、“要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尚”为主题,组织全校学生谈爱国、论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2)开展“两创一争(创建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文明创建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师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3)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课堂进头脑,要充分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时事政治》等书籍,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等情况,利用班会课、团队课、地方课程等,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每学期要安排不少于5课时的专题学习活动。
2.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2)常抓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自觉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习惯。在校园、教室醒目位置悬挂、张贴《中小学生守则》。积极普及文明礼仪基本知识,教育学生言谈有礼、举止有度、待人有诚、行事有信。
(3)加强学生仪式教育,规范做好入学、升国旗、入队(团)、成人、毕业等仪式,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守秩序。
3.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多形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校园、牟定好人进校园、书法名家进校园、汉字听写大赛和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 “非遗文化进校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活动。重视家风家训教育,组织开展“讲家训、写家书、传家风”主题教育。
4.深入开展勤劳好学教育
(1)加强劳动教育,倡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校内卫生打扫,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习惯。
(2)开展节约教育,教育学生注重水电、粮食等资源节约,培养勤俭节约精神,反对铺张浪费。
(3)加强励志教育,重视学生理想志向教育和生涯规划引导,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习惯。
5.积极开展责任意识教育
(1)开展孝德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学孝、知孝、劝孝、行孝”活动,教育学生积极为父母和师长分担责任,用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父母和师长。
(2)深入开展法治禁毒教育,将法治教育、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自觉远离毒品,远离校园暴力,远离不健康生活。
(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
(4)加强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理想。
6.开展感恩回报教育活动
开展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等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孝心、爱心教育,培养学生自爱、自立、自强、自信和自主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增强学生感恩意识。
(二)着力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1.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提升德育效果。
(2)将德育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课堂评价等,作为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重视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
2.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1)深入开展“美丽校园”建设,精心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环境整洁、景观协调、植被优美、文化多元”的美丽校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
(2)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荣誉室、陈列室、校史馆(室)以及公示栏、展示窗、显示屏、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等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载体。
(3)悬挂、张贴“一训三风”教师和学生誓言,制作校徽、校标、校旗、校歌等,进一步凸显学校的精神文化。
(4)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3.切实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1)中小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在各种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寒暑假以及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开学毕业典礼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2)中小学校要设立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艺术、读书、科普等群众性活动。
(3)要完善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关制度,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依托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和公益性场馆,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中学阶段要体现知识性强、吸引力大、参与度高,开阔视野、促进思考、增强能力的特点。
(三)坚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
1.加强中小学德育规律研究
深入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进一步明确各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注重各学段间德育工作的衔接,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德育工作。
2.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法
(1)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特征,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自我教育、实践锻炼、品德评价等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2)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注重循序渐进,润物无声。树立“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理念,努力让每一门课程都体现教化功能,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育人的载体。
(3)切实增强德育工作思想性和趣味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重视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创新
(1)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防止网络负面影响。
(2)发挥校园网正面宣传作用,利用校讯通、手机报等新兴媒介,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网络化。
(四)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和良师益友。
(2)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测工作,特别加强心理个辅工作。
2.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
(1)强化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中小学校长切实肩负起德育工作的领导责任。
(2)中、小学,幼儿园要配齐配好专职德育干部,要选拔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学校德育干部。
(3)配好德育科研人员,加大德育干部培训力度。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强化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意识,健全完善班主任选聘、培训、管理、考核、奖励机制,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认真做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会优质课比赛”和“先进班集体评选”。
(3)组织开展优秀班会课展示和班主任论坛,为班主任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4.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
(1)壮大校外辅导员队伍,积极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社区干部、“五老”人员、驻军战士以及群团组织干部等担任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帮助中小学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2)健全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促进学校法制工作有序开展。
(五)努力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1.有效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1)健全家访制度,每学期对学生的家庭访问不少于一次。组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开展集体家访,与家长共同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2)健全家长学校制度,组织开展“百万家长进家校”“家长体验日”“家长授课日”等活动,密切家校关系。
2.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
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积极利用各类校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整合校外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3.加大媒介宣传力度
各学校要通过微信平台或其他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优秀教师和先进学生感人事迹,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环境。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把德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校了解德育工作情况,并定期为师生宣讲形势。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经费与人员的保障,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本实施意见是中小学德育行动的深化和延伸,是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指南》的实践载体。各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深入研讨,广泛宣传,大胆创新,努力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心灵,形成学校特色。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及时报道工作举措、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校长考核、学校发展评价以及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