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牟定县茅阳第二小学2025—2026学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11532323MB18662442-/2025-0624001 公开范围:公开 发文日期:2025年06月24日 主题词:发展规划 文  号:无文号 著录日期:

一、学校发展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注重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实事求是、至善至美”的校训,突显“文艺健体、书香启智”的办学理念,加大落实“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团结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目标,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2.学习先进学校管理经验,结合目前学校的美育、体育、阅读、劳动教育取得的成绩打造学校品牌,借鉴优秀校长办学的成功经验,开发好学校特色校本课程。

3.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有效制订学年、学期发展计划,调整、完善、细化规划内容。

(二)德育发展规划

1.把立德树人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

二是以感恩·励志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广泛开展以“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献爱社会,热爱祖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三是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强化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四是营造良好德育文化氛围,开展德育素质展示活动,抓好六星级学生的评比与宣传工作。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

2.倡导全员读书活动,以“书香校园”活动为契机,倾力打造书香校园,精心营造人文氛围,举办好读书节活动。

3.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继续开办好思政大讲堂,坚持抓好德育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方略,坚持抓核心,求活动突破;坚持抓重点、求典型培树的策略,大力培养名教师、名学生。

(三)教师成长规划

1.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引导教师要有新追求,要有定力、有爱心、有方法、有尊严,坚持自我学习完善,坚持自身修养的提升。

2.突出三抓:

一抓业务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抓理论向实践转化,实施“五个一”工程:提倡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一个教育故事,上一节公开课(达标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典型案例,写好每一课的“教学反思”;

三抓示范引导。一是骨干引领,二是同行切磋,三是资源利用。

(四)美育、体育、劳动、阅读教育规划

1、总体目标:美育、体育、劳动、阅读活动特色上坚持采取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特长与培养相结合,加大教师课后服务团队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带动一批,在“精”和“实”上下功夫,不贪多求全,不搞花架子,整合时间、场地、人员、管理资源,一步一步走,实实在在抓。

2、措施:形式上采取:特长加普及;方法上采取:定向辅导、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校外辅导机构参与;过程上采取:定人、定内容;要求上采取:过程督查、定量和定性考核、各种汇报演出和成果展示。

3、继续抓好五项工作。精彩大课间。落实每天30分钟的“彝族规范舞”、集体跳小绳,呼啦圈等课间活动,每学期开展一届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千人同吹葫芦丝。坚持组织开展葫芦丝普及演奏活动,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师生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能。加快“两大球、两小球”梯队建设,篮球、足球进课堂,每年举行体育文化艺术节。劳动教育见成效。学校利用每周1节劳动课要求学生到劳动基地学习劳动技能,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知识。让阅读成为习惯。营造读书氛围,开展好日常读书活动,举办好读书节。

二、劳动教育特色基地及功能馆建设

打造劳动教育基地和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安全规范、育人实效突出的劳动教育特色功能馆。实现“一体五中心” 即:以劳动实践为主体,融合体验、创新、展示、研训、评价功能为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一)建设劳动教育基地

1. 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一块约12亩,支持全校学生多学科融合的劳动实践操作。

2.立体种植区:分区、班级种植蔬菜、农作物,进行智能灌溉。

3.温室大棚区:种植蔬菜、花卉、中草药。

4.微型养殖区:在安全、卫生条件允许下饲养小型动物(如兔子、鱼、鹅等)。

(二)劳动教育特色功能馆

1. 传统劳动工艺与非遗传承区:感受传统劳动的耕种过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工坊(展示木质劳动工具)、编织坊(展示竹编、草编、绳结劳动工具)等。

2. 现代农业与生命科学实践区:利用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现代农业科技,进行种植、养殖实践,认识生命规律,培养生态意识。

3. 劳动文化展示与成果交流区:展示劳动历史、文化、精神、成果,种植类的图书资料,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

4.劳动文化长廊:劳动工具演变史、劳模事迹展、传统与现代劳动图片/视频。

5.学生成果展区:展示优秀劳动作品、创新项目、活动照片/视频。

6.多功能报告厅/交流区:举办劳动讲座、成果发布会、经验分享会、小型颁奖仪式。

(三)设施

展柜、展板、多媒体展示屏(触摸屏)、摄影、摄像器材、投影仪、音响设备、灵活布置的座椅、室内墙壁装修;劳动基地围挡、工具房、部分劳动工具、大棚、智能浇灌设备、卫生间、供水及洗手台、电路架设、排水系统修建等。

(四)劳动教育开展方式

1.校内课程:纳入学校课表,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实践课,每周1—2节。

2.社团活动:开展劳动类、科技类、艺术类社团开展活动。

3.课后服务/选修课:开设丰富的劳动实践类选修课和课后服务项目。

4.开放日/主题活动:定期面向家长、社区开放,举办劳动技能竞赛、成果展、职业体验日、成果义卖等活动。

5.区域共享活动:在保障本校需求前提下,向有需求的其他学校开放使用。

6.家庭体验活动:周末、假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有需求的家庭开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