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遇见牟定·文学艺术季】凤屯红梨

日期:2024年10月31日   作者:何刚   来源:牟定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

秋分节傍晚,我正在埋头走路,一辆车鸣笛后靠边停住,看着眼熟的车牌,正自疑惑,车里钻出来的却是一位凤屯镇的朋友。他示意了一下,说等着,拿点红梨回去吃。

他从后备厢提出两件纸箱装的红梨。走的时候,笑着说,去年给你核桃你也不要。他这样说我很快想起,去年我在市场问核桃价格,遇到他,他随口说,你不用买,你进来(凤屯),我给你10棵(摘)。后边在饭桌上说起,有朋友说,因为核桃价格太低,请人采收太过繁琐而且折本,给了你省事省心还有情义。只是不知真假。

红梨已经熟透,看着就禁不住想吃。清洗、削皮,甘甜,水分充足,还是熟悉的红梨味道。

凤屯红梨从一开场我就吃到现在。

七八十年代,秋天红梨成熟的时候,农忙一过,村里就有大人相约着到山区村寨里去背梨。我没有去过,但这些往事是无法忘记的。我们村在城郊,周边称得上果园的,是一园板栗和一个苹果园。村东头一户人家有六七棵梨树,已经算是相当了得。主人家认真守护,轻易得不到。和我家一样,多数人家零零散散一二棵而已。我家也种着一棵红梨。直直的两枝,在一个池塘边上。差不多一直到了九十年代,还不时有人去偷摘。如果是一群学生,摘的时候会折断树枝,还震落红梨。这种时候,爷爷就会站着骂:这些天报(应)的,要摘么好好地摘。所以那时就想,村里去背梨的地方,一定也是一个梨园或者遍山的梨树。梨背回来了,吃够这样的愿望是完全可以满足,也存放在腰高的土陶缸里,也可以制作腌梨。也记住了一个山区的名字:飒马场。

一直到自己工作,也走进凤屯梨园,才知道过去想象中的一山头的梨园是没有的,几株、十几株而已。之所以坝区到山区去摘梨,实属图便宜而已。真正连片规模种植,该是世纪末期。第一次去摘梨,或者说最开初的连片在干田(村子,现划归楚雄),我们坐微型车去,果然是满山梨树。站在树下伸手可摘,一不小心,每人摘了半口袋,不曾想下山时候累得浑身无力。后边再去,不敢贪心,只随手一两个食品袋,装三五斤就好。只是去的地方,年年变换,且要找可以就便停车的地方。洪慈庵、秧田冲、大平地、一碗水、罗平关,不觉间,大小村落,似乎一整个凤屯镇,村村寨寨都种了红梨。红梨原本普通,早先如果说一定要冠以一个地名标签,应该也只能是云南红梨,但却因为规模和数量,几年时间里陡然生出一个凤屯红梨的称谓来。

正式(以采访的名义)走进梨园,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在镇政府,我们获知,全镇红梨产业已直奔万亩,全镇已经不再审批桉树种植,全部桉树将被红梨树置换。我们走进巴秀英家梨园,刚进生活区,就闻鸡鸣犬吠之声。工人正在割草。深入果园,看那些南边低矮朝北显高的枝条,拉枝的细绳,套袋,个个果实透着诱人的色彩。主人介绍说,大的梨子有三四两,都经过严格优选。她家是大户,种有红梨300多亩。新华社通稿说她家年入20万,她家自己说10万左右。樱桃园、红梨、农家乐,她家的高原农业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在村庄里很是令人羡慕和称赞。

走过的这些梨园,几亩、十几亩上百亩,各家各户在自留山栽种,自行管护。有株行距规范,修枝除草整洁的:站满一座山头,铺满一条山箐,包围村庄,气势无边蔓延。也有零星发现,梨木稀疏杂乱,蛛网密布荒草萋萋,透着丝缕荒芜。不一而足。红梨味道自然差异。这些时候也很能够勾起一些联想。

首先浮现的是新闻画面:一个领导站在石榴园意气风发,然后对着一群背筐的妇女说,今后丰收了,一时卖不出去,不能说去找某某(长)的话。每年立秋日,差不多都去化佛山赶秋,几乎都要去宝莲寺附近一片上世纪遗留的野生苹果林采摘自然生长的苹果……那些被冷落的红梨,能否也如这些苹果一样自由生长?

我还怀念我家的红梨树。

我家门外的红梨后来被围进院落,每年冬天,爷爷要修剪枝帮,要围着树根开槽,填埋猪粪鸡粪和枯草。梨树枝叶繁茂,挂果多,汁多味甜。有一年教师节,县里深入青龙中学慰问,一位摄影记者请县里的同志询问一棵龙马池村的梨树,说看中一枝红梨,想近距离拍一幅做电脑桌面图。竟然就是我家的。

我认真审视过这棵红梨树。高六七米,一两米处分杈为粗大的两枝,陪衬它的是低矮的平房,隔着公路八九米,挂着果实的时候,翠绿和酽红都透出诱人气息。爷爷辞世后,因无人管护,枝叶稀疏,果实也不再可口。前几年建房,梨树被挖去。也差不多同时,因家里后山菜地闲置,我买来山楂、红梨、樱桃、板栗树果苗,三十多棵,现在一个生机盎然的小果园初成气候。种的时候,我是几次完成的,每次只种一种树,三棵五棵。突然想起我在凤屯见过的挖树和种树。山坡上趴着挖机,咣当咣当轰鸣,桉树和杂木树被清空,挖出笔直的种植沟,过不了几天,一排排貌似枯枝的幼苗就静默在山风中。树苗自己培育或者找专业合作社订购,非常方便。

春天满园梨花,我们也就一次次地走进梨花林。第一次是假了梨花诗会的名目。梨花深处已经支好音箱话筒,穿红着绿素衣长裙,衬托梨花飘飘,总是相宜的。吟诵梨花的洁白诗句,我们想象秋天。这两年,我们再去,万亩梨花已经成了春天别致的风景,周末的时候,孩子穿插在游人中间,摄影,踏青,赏花,都是人间的岁月静好。

前几年,我因为年年要到黑井去买农户自制的梨醋,有个同事就说,自己酿得了,红梨我给你。他家是米白村的,过去种桃子,后来也改植梨树,他说把梨打碎,滤干净,加一点陈年的醋衣胞或者米醋,他还说,如果我要酿梨醋,他可以找人来教我。说得我跃跃欲试。几年前,也听人畅谈过建梨醋厂的打算,也听人说起过建冷库的理想,只是还似乎没有真正落地。今年春天,我们坐着车在各处梨园里绕圈,一个朋友发现一处售卖梨膏,没有迟疑采买一瓶,他说几天前有人送他吃过,止咳效果好,所以没有犹豫。

你若花开,蝴蝶自来。我突然想起这句话。今年节令早,秋分都过了,还有红透的梨子挂在枝头。走进梨园,我有一个新发现,有技术过硬的外地客商,转包农户零零散散的果园规范经营,一车车打包整齐的红梨运往外地。我就想,梨醋肯定是会有的,梨膏也是会有的,一个冷库也一定会有的。

我最后又想到梨树种植的简单。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朋友随意地到果苗市场买了几株云南红梨树苗,约我和他一起回老家栽种。他就挖了几个坑塘,用水土和成稀泥,把树苗栽下去就没有了管护。我曾经怀疑能否成活,四五年过去了,朋友说已经挂果。我自己栽种红梨也是这样简单,现在是第三年,我去看,有三棵已经稀疏挂果,我说给妻子听,她说,果树都这样,头年稀疏,来年一定果实累累。不知可真?(作者:何刚)

上一条:牟定县蟠猫乡织密“微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下一条:【和美乡村】江坡镇外喜村

关闭